“一辈子的快乐都在这里面”73岁理发师用执着的老手艺换来快乐人生

02-27 11:17  

开栏语:有些传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当回头想再品味一番的时候,这些老旧却又珍贵的东西早已化作人们对其的无限回忆。不过,有些人用执着为我们留住了一些老传统和老手艺,让我们想再度亲近这些带着历史痕迹的物件或者绝活时有迹可循。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咱们大冶有话聊》栏目,旨在探寻具备大冶特色的传统习俗、传统村落、传统手艺、传统绝活以及串联这些传统相关的人和故事。

位于大冶墈头老水电厂日杂公司上坡有一家理发店,不大的店里坐满了顾客,还有人在旁边坐着等待。这家理发店没有名字,没有装潢,老式座椅、老式吹风机、就连洗头也是坐着用几年前才安上的热水器冲洗,整个店面散发着浓浓的怀旧气息。而这家店的主人竟是一位73岁的老人。用老人自己的话说,给人理发是一种爱好,一辈子的快乐都在里面。

17岁

师从剃头匠 开启理发的快乐人生

1945年11月,曹玉福出生在大箕铺镇下曹村曹达湾一户淳朴的农民家庭。据曹玉福回忆说,他17岁以前读过几年的书。因为家里的兄弟姐妹太多,他便辍学打工。那时工作不好找,在大冶城区找了很久都没找到。自己身材矮小,身体太差,泥工、木匠都不要他这样的人,“后来回家后,就开始跟着乡里的老剃头匠学习剃头了。”

“当时真是在所有人面前都抬不起头来,直到我学会了理发。”曹玉福告诉记者,因为刚开始什么都不会,经常被同龄孩子嘲笑。17岁那年学习了这辈子都不想放弃的活,他从来没想到自己能坚持到现在,“理发是手上活,自己身体矮小并不会有什么影响。”曹玉福发现这门手艺很适合自己。

曹玉福跟着剃头师傅做学徒开始,有事没事就拿把剪刀揣摩理发的动作。他从磨刀开始,到刮胡子、掏耳朵,最后再到学理发。“做学徒的时候真的好苦。一天到晚站着,手和脚都是酸的”。一年后,曹玉福出师。他从为家里人理发起步,开始了他长达55年的理发之路。

他的第一家店开在自家门口,理一次发才5分钱。由于在农村,那个时候还不时兴理发,剃头匠也只是偶尔才会有活做。在村里开店基本开不下去,村里的妇女都会给自家孩子、丈夫理发。虽然剪不好,但那时候大家都一样,不讲究的。

“先是免费给同村人理发,到后来逐渐有点名气之后,邻村的村民都会过来找我,慢慢就开始收取1毛钱一次。”由于手艺好,价格也公道,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他理发店的服务项目有理平头、理光头、修面、理满月头等等。在村里一干就是30年,后来理发店多了,农村生意不如当年,他便把理发店移到了大冶城区。

租赁店面不大,几乎没有进行过任何装潢,店面的陈设和理发工具,都有一定的年头了。由于剪得快,服务又周到,周边的人都喜欢找他理发。曹师傅说,得到大家的认可后,街坊领居都爱找他理发,自己慢慢有了信心。

在曹玉福看来,理发店没有必要改变。只要手艺好,客人还是会找上门来的。附近的街坊邻居,很多都是这里的熟客。还有不少人,从小到大都在他的店里理发。店面小不是问题,最主要的是要有真本领,才能得到大家认可。如今,老人在墈头这个地方理发已经20多年了,有些居民搬离此处,但他们还会不定期的到曹玉福店里理发。

居住在大冶石头嘴小区的曹树理说,年轻的时候,他就一直在这儿理发。而今,他已经儿孙满堂,每月自己过来理发,还会带着孙子一起过来。

73岁

仍精神焕发 收获的不仅是好手艺

有些老人上门剃头就会要求刮胡、掏耳汗毛,曹师傅敏捷地拿起剃刀,把其中大半刀身伸进顾客的耳洞里,手腕一转,刀身也格外听使唤,几乎没有“逛荡”,稳稳地在耳洞里翻了个身,客人的汗毛就这样贴着刀身被“切割、搬运”了出来,整个过程行云流畅。

上了年纪的老式理发店的理发师都有一手的绝活,有的是他们从老师傅那里沿袭下来的,有的是自己琢磨总结成的。曹师傅就有一项绝活,能“双手同剪”,他的很多老顾客也对这项绝活赞不绝口。当顾客陈师傅上门理发的时候,记者有幸看到他的这一项绝活。

只见曹玉福两只手各拿一把剪子,双手端平,在陈师傅头顶的头发上同时开工。乍看上去,两只手的动作像是从镜子里照出来的影像一样,几乎是同样的节奏,同样的动作。记者等林师傅停下手来,再看顾客头顶的头发,剪出来的长短几乎是对称的。

“这个活我练了十几年,开始从平端胳膊练起,那时还是手动推子,操作起来更难。你要注意协调,我都是在开剪之初那样练习,剪坏了,可以再改短。”曹玉福边演示边说道。

曹玉福今年73了,干理发生意50多年。别看他年级大了,他现在穿针线、掏耳朵样样都能做到。就连给出生100天的婴儿剃满月头都不在话下,有时还会上门服务。

“那么大的年纪还坚持自己的老本行,的确很不容易。”采访中,居住鼎盛人家的张奶奶告诉记者,她佩服曹玉福对理发手艺的热爱和传承,羡慕曹玉福对理发事业的执着和付出,同时,也佩服曹玉福老当益壮的精神风貌。

记者在现场看到,对待每位顾客,曹玉福都是彬彬有礼,来时笑脸相迎,走时暖语相送,大家对他也是尊敬有加。他理发的“宝贝”比较简单:一把老式陈旧的可以申缩的铁椅、两把电推子、几把掏耳朵用的专用刀具、一把梳子、几把刮胡刀、一个铁盆、一个旧热水器、一面木框镜、1只开水瓶、一台空调……

“我们坐着,曹玉福一直都站着,他理发那么长时间,看不到他的手抖。”今年76岁的刘爹爹平时总爱到曹玉福的小店里来拉拉家常。“他的眼睛很好使,理发都不戴眼镜,而且给我们修面还修得那么好。”刘爹爹认识曹玉福已经20多年了,对其手艺赞不绝口。 

当了一辈子理发师,想把绝活传承下去。可惜没人愿意在他这里学手艺,自己店面小,街边理发店多,想学理发的肯定都选择环境好,高档又时尚的地方,这让他有些着急了。  

55年

事业即人生 完美的生活大抵如此

“天热的时候,生意要好些;天冷的时候,生意要淡些。不管怎样,我就当是一种运动。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开心。”曹玉福说,现在他仍然可以挣些钱补贴家用,自己和老伴的零用钱就不用向儿女们要,他很满足现在的生活:忙的时候就专心地为顾客理发;闲暇时,可以和好友一起聊家常,日子过得舒坦而滋润。

“头发剪短点舒爽。”刚理完发的顾客卢爹爹告诉记者,他这里价钱便宜,只要几块钱,去街边理发店就要十几块甚至二十几块,而且剪的头发不满意,所以就来曹师傅这里剪。此外,他还免费为大家掏耳朵、刮胡子。

由于曹玉福有一手过硬的理发技术,附近很多婴儿的父母还专门抱着孩子来找曹玉福剃满月头。“给小孩子理发很费事,稍不注意就会把孩子弄伤,这时,曹师傅就格外细心。”带着不到3岁的孙子来理发的方奶奶说,曹师傅不仅技术好,为人也不错,所以大家喜欢把孩子带到他的店里来理发。

“理发是我的爱好,给别人理发让我享受到了人生!”曹玉福告诉记者,当年他刚学会理发时,迫于生计曾在农村为人理发。“那时理一次发才5分钱,很多人都不愿意干这行。”曹玉福说,当时理发费很低,会理发的人不多,所以凭着这门手艺他也能养家糊口,有时遇到生活困难的人,他都免费帮人理。

从17岁直到现在,曹玉福从事理发整整55年,究竟给多少人理过发,他自己都记不清了。曹玉福说,现在他理发已经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一种乐趣,有时不理发他还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曹玉福说,是理发让他这一辈子有了希望,又让他有了家。而他也会一直坚持下去。(记者 刘娟 文/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