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冯素华 通讯员 刘元祺)12月6日,全国县域经济专业研究机构——中郡研究所发布《第二十四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报告》,大冶名列第50位,居全省榜首。
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凝聚着大冶千千万万产业工人的智慧和汗水。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以下简称“产改”)持续走深走实,从建立完善制度到构建“产改”工作体系,从试点推进到全面开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正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磅礴动力。
强引领 在政治上有获得感
“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是我此时最想做的事。”今年10月,从市总工会组织的红安疗休养回来,“90后”冯贤智第一时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20年,有着多年焊工经验的冯贤智入职新冶特钢,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勤于钻研的精神,冯贤智的焊工技术愈加精湛,并先后在公司和市总工会组织的2024年“大冶技工”劳动和技能竞赛中获焊工组一等奖。为此,公司推荐他参加了市总工会组织的优秀职工疗休养活动。
短短5天时间的红安之旅,感受到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洗礼的冯贤智思想有了很大转变,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成了他迫切想做的事。
深化思想引领,筑牢产业工人思想根基,绝不是一日之功。
在东贝电机,一名党员负责一个班组,除了在工作上做好传帮带外,日常还会特别关注班组人员的思想动态和遇到的生活困难,充分发挥党员的引领带动作用。
“在党员的引领下,我们常态化开展班组一个都不能少活动,并对人员稳定班组进行表彰,公司人员流失率大幅下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高,集体荣誉感更强了。”东贝电机党工团妇宣干事刘贞婷告诉记者。
窥斑见豹。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依托劳模宣讲团,通过“进院校课堂、进车间班组、进田间地头”等形式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和劳模先进事迹宣讲500余场/次,覆盖职工群众3万余人,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不断筑牢。
优服务 在生活上有关怀感
在晴好天气,尹家湖畔时常会看到一位年长的阿姨推着另一名坐在轮椅上的女子晒太阳,有说有笑的模样,看上去像是一对“母女”。
“胡阿姨把我当成她自己的女儿一样照顾。”坐在轮椅上的女子名叫柯燕,她是劲牌公司信息中心弱电工程师方向东的妻子。说起这些经历,柯燕总是眼含热泪。
“她2019年查出患有乳腺癌,做了手术后因长期吃药导致骨质疏松,成了碰不得的‘瓷娃娃’。摔一跤就要骨折,手上、腿上打了好几处钢板。之前我家住在黄石,每天上班最害怕的就是接到她的电话。”在劲牌公司工作了整整20年的方向东说道。
就在他为了工作和家庭不能两全而困扰时,公司伸出了援助之手。
公司不仅安排了一间职工宿舍给他们居住,方便他照顾妻子,还由公司出资请来了热心快肠的退休职工胡贵芬照顾柯燕的日常起居。
“公司真的是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方向东感慨道。
在劲牌公司,有针对特殊困难群体的“一家一策”解决方案,还有呵护绝大多数的暖心之举。
“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健康地退休,是我们公司的初心和宗旨。”劲牌公司健康管理办公室主任姜恒志说道。
成立于2023年8月1日的健康管理办公室,虽然运行时间不长,却倍受“热捧”。
从规划的制定到体系的不断完善,从体检数据的监测、分析到食堂轻食餐窗口的开辟,从理念到实践操作,真正关心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数据统计,通过开展的6期健康减脂活动,帮助976人共计减重2030.5公斤。
“我自己也是受益者,不仅体重从74公斤降到58公斤,中度脂肪肝也变成了局部脂肪肝。每当有人来感谢我让他们的身体指标越来越好时,我就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姜恒志说道。
看似微小的事情,却给了职工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在大冶,“司机之家”让广大货车司机“孤途”变“暖途”;工友驿站成了职工的“工作加油站”“应急救援站”;“会聚良缘”联谊活动为青年职工搭建“鹊桥”;职工子女暑期托管服务为职工子女搭建起快乐成长的暑期乐园……一桩桩,一件件,聚焦职工的“急难愁盼”,用贴心举措彰显大冶温度,提升职工幸福指数。
促和谐 在权益上有保障感
6月18日,在“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工作室的调解下,我市某建材公司一职工如愿拿到了公司未足额发放的2.7万余元工资;
7月22日,12名来我市务工的鄂州籍农民工在“人社+工会”劳动争议裁调对接工作室的帮助下,促成包工头刘某签订调解协议,明确了所欠工资总额和支付时限;
8月5日,在“人社+工会”劳动争议裁调对接工作室的努力下,一起跨地域纠纷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武汉某公司一次性赔付职工家属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工亡补助金共计58万元,家属放弃工伤认定;
这是我市持续推进“法院+人社+工会”协作联动机制建设,打造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平台的一个个生动事例。
一次次权益的守护,是一次次爱心与责任的传递,彰显着工会法律工作者在维护职工权益领域的不懈努力与精准发力。据统计,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法院+人社+检察+工会”协作联动机制建设,打造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平台,成功调处劳动争议案件247例。
在共同做大企业“蛋糕”的同时,也要合理“分好蛋糕”。今年以来,在市总工会的指导下,斯瑞尔换热器公司、劲佳包装公司、山力兴冶薄板公司等多家单位结合企业实际,召开能级工资集体协商会议,全市签订了《“能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89份。截至目前,全市签订有效期内集体合同278份,覆盖职工总人数32570人,已建工会的企业集体合同及工资专项合同签订率动态保持在90%以上。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我市在职工权益维护方面亮点纷呈:常唱常新“四季歌”,筹措145万元开展“七个一批”走访慰问活动;投入33万元资助58名困难职工子女圆上学梦;各乡镇工会联合当地劳动部门积极开展“春送岗位”行动,举办各类劳务招聘会14场/次;筹集资金15余万元,为44家企业近千名一线职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开展送清凉慰问活动;扎实开展宫颈癌免费筛查工作,组织35-64岁的适龄女职工参与宫颈癌、乳腺癌筛查8000余人次。
建平台 在技术上有成长感
2012年,为爱奔赴大冶的蕲春小伙蔡传奇成了黄石晨信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
本着对电子信息工程的热爱,在自己不断钻研和公司常态化培训下,蔡传奇逐渐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被提拔为公司工程部部长。
今年5月,在2024年“大冶技工”劳动和技能竞赛上,我市首次开设电子信息比赛项目,蔡传奇一举获得该项目一等奖。
“通过比赛,让我们有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也有了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蔡传奇坦言。
童国强是劲牌公司的“明星工匠”。今年10月,童国强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黄石市示范性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设有草本赋能、工艺研究、荞酒研发、新品研发四个小组,已获10余项国家专利。
在大冶,像童国强、蔡传奇这样的新时代优秀产业工人不断涌现。
“我市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不仅注重技能提升,更注重平台搭建,为每一位一线优秀产业工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卢晓东表示。
近年来,我市聚焦重大战略,通过竞赛、培训等载体搭建产业工人建功立业平台,实现职工成长成才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双向赋能。每年组织开展石雕、木雕、刺绣、茶产业等传统工种,电工、钳工、焊工、电子信息等通用工种的劳动和技能竞赛90余场/次,参与职工达3万余人,擦亮“大冶技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品牌。今年又成功培育陈宏望创新工作室为湖北省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童国强创新工作室为黄石市示范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产业工人用实际行动诠释“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真谛。时代赋予产业工人以重任,必将赋予产业工人以荣光。
责编丨张 敏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姚文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