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但超)“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自建市以来,大冶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扎实推进教育公平,实现了教育质量持续稳步提高。
大冶一中临空学校建成投用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硕果累累,全市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呈上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截至目前,大冶市先后获评全国教育督导先进集体、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县市、全省学生资助管理标准化建设单位。
加大教育投入 教学环境优化升级
彭红梅在七里界小学(现第五实验学校)任教30年,她回忆,当年教师们仅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案进行教学,班级少、辅助设施少,这就是当时学校教学条件的真实写照。
2020年10月,市委市政府投入近亿元,对七里界小学实施改扩建工程,2021年9月竣工交付使用。该学校建筑面积增至2万平方米,学校更名为第五实验学校,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多媒体教室、微机室、体艺馆、多功能报告厅应有尽有。
“如今这些高新教学设备从理想变为现实。”彭红梅感慨道,三十年过去,七里界小学两易校址,从前简陋的学校早已不见踪影,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一如七里界小学的蜕变,三十年如一日,市委市政府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作为追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累计投入近200亿余元用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大冶湖学校校园
2012年,大冶市完成43所学校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全省第一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评估验收;2017年,投入2.91亿元,建成城东北中学、小学,完成实验中学外国语学校校区、叶家坝小学和观山小学改扩建;2021年,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9所,组(扩)建9个城镇教育集团,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18645个……
师生在干净整洁、现代化的教室里上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三十年过去,一幢幢设计优雅、宽敞实用、设施完善的教学楼如雨后春笋般矗起。校园的美化、绿化、硬化和净化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教室宽敞明亮,电子备课室、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以及设施完备的运动场一应俱全;DVD、网络课堂、电脑课件和实验教学等现代教学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全市每一所学校的日常教学,标志着我市教育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步入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新时代。
熊家洲幼儿园
如今,踏入每一座崭新的校园,目之所及,无处不风景。截至目前,大冶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生总数达到14.64万人,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均已接入宽带网络,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4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0.55%,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巩固率均达到100%。
推行教联体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1月18日,深秋的午后,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了大箕铺镇中学707班老师陈金秀身上,她声音洪亮又抑扬顿挫,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下要点。
东风路学校教联体自成立以来,两校通过教师和学生融学、融教、教学研讨等方式,不仅为乡镇中学的学生带来了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为乡镇中学的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之前刚上初中听说是城里老师来教,很担心跟不上节奏,没想到教学内容和方式都通俗易懂,课堂氛围还特别有趣,现在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和信心。”来自大箕铺镇刘逊村的孩子刘盼盼,成绩在融学班级里名列前五,提起新老师、新同学,笑容始终都挂在脸上。
认真上课的学生
近年来,大冶市通过推进集团化办学,遵循“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推进城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建,组建了滨湖学校、冶师附小、实验小学等城镇教育集团。落实统一课程设置、统一师资配备、统一教学研究、统一质量调研、统一考核评估,坚持“人、财、物”集团内统一配置,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统筹与共享、教师队伍的合作与共进、学生素养的成长与发展。
城区教育集团化,乡镇教育模式如何变革?大冶市按照“高中进城、初中进镇、联片办完小”的布局思路,先后撤并近百个教学点及学校,借鉴城区集团化办学经验,成立课改协作区,以镇中、镇小为龙头,推进学区化办学,解决乡村小学师资、资源、硬件的不足,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此外,为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冶市全力促成城区学校与乡镇中心小学结成教育教学联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同时,依托互联网技术,建成了“德育云平台、教学点网校平台、同步课堂、视频教研”等数字教育共享平台,组建了27个省市县教联体,形成了市、镇、校三级教研网络,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教育均衡之光普照,如春雨滋润大地,教育之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生生不息。
丰富的第二课堂
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大冶市教育均衡发展的累累硕果:全市中小学校教联体覆盖面达100%,还地桥镇教联体入选“首批省级示范教联体”,还地桥镇中学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市高考文化生本科特殊线上(一本)人数从建市初期400余人提升至1235人,清华北大共计录取58人,2人荣获湖北省高考状元,20人荣获黄石高考状元,空飞学员共计录取30余人,大冶一中被评“空军招飞优质生源学校”。
培育“大先生” 提升教师核心素养
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的根本和核心。为锻造一支卓越而专业的教师团队,大冶市始终秉持着“广纳天下英才、派遣深造学习、内部培养精进”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不断强化和提升学校师资力量。
近年来,大冶市提供了一系列优厚待遇,对专项招聘录用的高学历、高层次教育人才连续3年发放1万至2万元安家费补贴和学位津贴等;同时出台了《大冶市教育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通过选调人才、选聘人才和专项招聘人才三种方式加大教育系统人才引进力度,多渠道补充中小学教师1238人,在东北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省内外师范院校招纳优秀人才268名。
引才并重师资,育英方显教育真谛。
同课异构教研交流
自2014年起,大冶市便启动了“名师工作室”的创建工程,旨在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激发教育界的活力。至2021年,大冶市完善了从国家到学校四级培训网络体系,积极组织学科联盟教研活动,并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及“三字一话”等系列竞赛活动。2023年3月,大冶市“强师计划三年行动”正式全面铺开,加速推进“青蓝工程”和“三名工程”的建设,并通过实施教育名家、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五个层次的教师梯队培养工程,构建并完善教师人才梯队培养机制,进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的显著提升。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每个孩子带来了更多的“大先生”和“引路人”。目前,大冶市现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特级教师、楚天名师、楚天园丁21人。小学、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70.3%、90.1%,普通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从4.0%提高至10.4%,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全市现有正高级教师7人,副高级教师1126人。
教学环境越来越好
三十年弦歌不辍,三十年立德树人,三十年铸就辉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冶的教育发展将永不停歇,以办好人民群众满意教育为宗旨,奔赴更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