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困助困 暖心同行 我市持续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项目试点

©原创   11-20 07:20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冯素华)“每次来了不坐一下,做这做那的,就跟自己女儿一样。我是不会写字,不然我真要写一封感谢信,送到民政局去。”灵乡镇宫台村周继国湾的一名社会救助对象刘青兰眼含热泪说道。

温情助困,暖心同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居民需求差异化、个性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对社会救助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我市打破传统单一经济援助的模式,探索转向提供多元化、综合性的服务支持,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持续开展“爱大也·邻里助”服务类社会救助项目的试点。

灵乡镇就是“爱大也·邻里助”服务类社会救助项目的试点之一。

刘青兰的丈夫周光锐今年68岁,两人只有一个已经出嫁的女儿。由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加之年龄已大,周光锐夫妻的日常生活完全依靠低保补贴。他们的女儿为了生活常年在外务工,一年里能回来看望的次数少之又少。

刘青兰口中的“女儿”就是社工姜晓林。每隔一个星期,姜晓林就来一次,给老人带点吃的,帮他们做做家务,陪两位老人聊聊天。15日,姜晓林像往常一样早早就赶到了刘青兰家,手上提着刚刚在集市上买的包子、花卷等。看到她来,两位老人高兴不已。

“大伯大娘,过两天要大降温了,你们到时候记得多加衣服,别感冒了。”看到有脏衣服,姜晓林一边洗,一边细心叮嘱道。

很快,时针指向了11点。姜晓林拿出居家服务记录表,记录下此次服务的日期、时段、服务内容等。刘青兰在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后,按下手印,同时拿出一张居家服务工时票递给姜晓林。

做完这一切后,姜晓林跟两位老人道别,骑着小电驴离开,她还要赶去下一个服务对象家里。

“我觉得做这份工作很有意义,一方面让我有时间兼顾家庭和工作,能给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同时尽我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服务这些对象或者需要服务的老人,对他们是一种帮助,也体现了我自己的价值。”姜晓林如是说。

其实,与普通的社工不同,姜晓林本身也是低保对象。她的丈夫早年因意外离世,留下她和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因为要照顾孩子读书,姜晓林没法外出务工,家里没了收入来源,于是被纳入了低保户。

以困助困,这是“爱大也·邻里助”服务类社会救助项目的特色之一。今年,我市在上一年度的服务基础上继续完善群众需求及优化服务内容,以灵乡、金牛两镇为试点,筛选出100户在册年龄已超过60岁的低保人员、低保女儿户(部分丧偶)、分散供养特困对象等为服务对象。同时,在低保及困难家庭人员中初步筛选具备服务意愿及服务能力的人员,经过资格考试和技能培训,最终选出6名工作人员(其中3名低保户、3名困难户),以通过第三方派遣公司形式聘用为照料服务人。

这6名服务队伍成员每人就近服务5—7个村,每人服务大约20名服务对象,每次每户要开展3小时的服务活动。服务内容包括关爱探视、矛盾调解、心理疏导、助买、助洁、助餐等。

“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规定每个月有三次服务,我们每个月一次回访,一个季度一次大检查评估,对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群众的满意度进行考核。”市铜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执行主任郭志坚介绍。

“爱大也·邻里助”服务类社会救助项目是我市救助体系中的一环。自2022年以来,我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聚焦“一老一小”“重病重残”等重点困难群体,通过开展上门探视、生日祝福、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知识讲座、心理疏导等多种服务,累计投入59.5万元,服务困难群体9076人次。

“开展购买服务,既可以让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自愿的低收入家庭的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同时又可以为有迫切需求的困难家庭提供帮助,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下一步,我们针对困难群众的不同需求,持续开展以困帮困、福利集中托养、邻里互助等,用更精准、更暖心、更高效的社会救助服务模式,持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社会救助局局长熊春俊表示。

责编丨张    敏

编审丨周春明

监审丨柯少杰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