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郑甜甜)金秋十月,群贤毕至同谱文化华章,百家争鸣共享学术盛宴。26日,为期两天的考古遗产保护与社会价值传播学术研讨会在我市举行,来自中国顶尖的考古专家和各界学者齐聚大冶,共同探讨考古遗产保护与社会价值传播,并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保护、研究及文化传播展开了深入讨论。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
“大咖”云集交流互鉴
与会专家学者影响大、人数多,成为本次研讨会的亮点。翻看与会人员职务,可以看出,专家、学者们“来头不小”。来自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刘曙光,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等分别致辞。
刘曙光在致辞中表示,这次作为中国考古协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的首席顾问,非常开心来参加这个研讨会,特别有意义,因为考古除了调查、发掘简报、整理报告之外,还要对考古遗产发掘的文物、遗迹进行学术研究,这个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
研讨会现场
在研讨会的热烈氛围中,专家、学者围绕考古遗产保护的未来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深入探讨了如何更有效地保护与传播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文化精髓。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党组书记、国家文物局原司长孟宪民以《世界考古遗产大冶的时代期许》为题表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很早就拟申报世界遗产,初到铜绿山在三十年前,当时的铜绿山考古工作已较深入,而现如今,需要从考古遗址出发,思考新时代如何新作为。
专家课题演讲
“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学者范围代表性很强,大家围绕着一个主题,怎么样保护好它,怎么样传播好它,我想通过大家广泛的交流,有很多的真知灼见,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做好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保护研究和传播,有很重要的作用。”方勤感慨地说道。
据了解,此次研讨会由中国考古学会指导,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大冶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冶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承办,旨在进一步交流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大背景下,博物馆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推动考古遗产的产业化利用,共同探寻考古遗址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
实地参观探索未来
专家学者们参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
大冶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境内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为了进一步开拓视野,深入探索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历史和文化,专家学者们还前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共同领略大冶的青铜文化的魅力。
铜戈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文化旅游区位于我市金湖街道,西距大冶市区约3公里,新馆于2023年6月开馆,该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开设多个特色展厅,馆藏文物近1万余件、陈列精选展品703件(套)、珍贵影像420余幅。该馆为了能够全面呈现青铜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文物“活”起来,利用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和馆藏文物的展出,让观众从世界看铜绿山,从青铜文明看铜绿山,在古今对比中看铜绿山,突出铜绿山的矿冶考古特色、考古遗址公园属性、地质科普优势以及青铜文明魅力。
青铜斧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的特点是,要素齐全,全面地、系统地反映了一个古代铜矿的开采和冶炼以及铜矿资源的流通,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矿冶特色的聚落遗址,在这个体系里是独一份。”浙江大学大遗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林留根说道。
参观完博物馆后,专家学者们纷纷表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作令人印象深刻,对遗址的文化内涵和保护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遗址的影响力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林留根表示,作为一个国家级的考古遗址公园,要继续在考古遗址本体上加大保护力度,同时还要扩大到周边的环境和城市的面貌,整个的景观要有一个大保护的概念,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提升文化遗产传播影响力,更好地阐释它的价值。
以今揆古,溯源而上,绵延不绝百万年。盛会落幕,余韵悠长。未来,我市将继续加大遗址的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以文化之魂,汇民族之智、聚民族之力,努力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打造成为展示中国青铜文化的重要窗口。
责编丨陈 雪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吴海燕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