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陈婷 通讯员 胡钊 荣策 )翠柳拂堤,碧水穿街。一条大港从秀山水库顺流而下,经过村庄、田野、镇中心,自东南向西北一路朝着保安湖奔去。这,就是还桥大港,14公里的长度,流经镇区2个社区、8个村与金桥工业园,流域面积42.6平方公里。
这条大港连接着一方水土,照应着当地百姓的生活。近年来,还地桥镇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为契机,坚持以水系为脉络,统筹上下游、发展左右岸,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改善水土流失、净化水质等问题,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还桥大港夜景
废弃地变公园
天高云阔,秋高气爽,10月的秀山工业文化主题公园绿意盎然,观光休闲的游人络绎不绝。昔日废弃的矿山,如今华丽变身成为生态休闲公园。从山上眺望,山脚下的秀山水库波光粼粼,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山野之中,风光无限美好。
秀山曾因资源丰富而辉煌一时,也正是因为资源富集,导致秀山峰的山头在日复一日的开采中不断被破坏。还地桥镇全域国土整治项目启动后,便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一寸一寸地“织”上林草。削坡、挂网、喷土、种草……占地400多亩的秀山、300多亩的屏山被一点点“美颜”,地势平坦的地方种上桂花、樱花,铺草复绿。同时对还桥大港的源头——秀山水库进行生态治理,对还桥大港等重点沟渠地段清淤清障11.3公里,关闭还桥大港排污口2处,生活污水主管网和二、三级管网全覆盖,实现生活污水治理收集率达90%以上。
“改造之后,树长起来了,草绿起来了,空气也好起来了,村民早晨和傍晚都会到这里来走走路、锻炼身体,看着山脚下的村庄和碧绿的水库,呼吸新鲜空气。”村民吴育中说,近几年不少外出的村民都相继回来了,不仅如此,还吸引了周边地区众多的游客,村里的有志人士也正打算发展农家乐、民宿等,逐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秀山生态园大棚
撂荒地变生态园
凌晨5点,在秀山村胡邵庄大屋湾的路边,一家早餐店开门营业,接待着往来的顾客。
“我们在生态园门口修了两个竹子屋,租给秀山的人做早餐,没想到生意这么火爆,后面我们将港边两岸再进行清理改造,有山有水让人愿意走进来、留下来。”秀山生态园负责人黄保国介绍,曾经的秀山村是水泥大村,自从开始产业转型后,村集体经济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为突破村集体经济收入落后、产业基础薄弱、内生动力不足的瓶颈,秀山村多次组织村“两委”干部、全体党员和村庄理事会会长前往集体经济势头良好的模范村参观学习,最后结合村内实际情况,决定以胡邵庄大屋湾闲置土地为基础,发展集果蔬种植、水产养殖、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旅项目。
在制定发展计划后,该村党委书记陈红书带领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流转土地200余亩,带动全体村民迅速推进该项目一期落地,并解决了周边2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让脱贫户能够就近就业,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收致富,同时还增加了周边群众的收入,获得村民的一致好评。“大棚就在家门口,我在这里干活每天有100元的收入,和出去打工差不多,既能挣钱又能顾家。”在生态园栽草莓秧的村民胡兴发高兴地说。
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支点,撬动了乡村振兴的大杠杆,秀山村盘活村内闲置土地,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全面激活村集体经济“造血因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科技种植新活力。
“沉寂村”变活跃村
在下堰村肖家堰湾,七八位村民围坐在新修好的休息点闲聊起来:“我为村里捐了20口砖呢。”“那你还不错!”“我捐了三车子砖啊!”“我把我老公都捐出去了啦!”大家哄笑一团,你一言、我一语,热闹极了。
早前,肖家堰湾常住人口46户126人,在家的多为老人。因年轻人大量外流,导致村庄人口结构老龄化,且公共基础和服务设施落后,社会活动稀少,缺乏生机与活力。
肖家堰湾全景
还地桥镇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契机,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村湾党员为流域治理管护主体,发动群众参与房前屋后院落整治活动,持续开展沿湖沿港保护环境实践活动。
在沿湖沿港保护环境实践活动中,肖家堰湾通过开展入户走访、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湾子太窄了,人又多,需要改善下交通条件。”“旱厕太多,又没有公厕,湾里卫生怎么搞得好?”……一条条意见收集上来,也一天天打开了村民的心门,肖家堰湾确定了拆除旱厕、新建环湾道路和公厕等民生实事,冷清的小乡村活跃起来。
“我们的出发点,是把实事建在百姓心坎上,也没想到因此解开了大家的心结,打开了‘话匣子’。”下堰村党总支书记肖绪峰说,为顺利推进旱厕拆除及公厕修建工作,肖家堰湾尊重村民意愿,灵活制定了拆除改造方案,针对部分村民提出的“拆除后如何安置”的问题,湾里及时规划了5个临时厕所,并加快新厕所的建设进度,确保村民生活不受影响。对此,村民参与热情高涨,自愿拆除旱厕44个,改造危房5间,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生活质量也得到提升。
责编丨李 珍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姚文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