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证 结果落入“陷阱”

©原创   10-10 10:05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李尚书 通讯员 张雪莉)“专业代办”“不用考试”“一站式服务”……面对这样的“捷径”往往有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着急拿证的职场人难以抵挡住诱惑,一不留神就会落入“陷阱”。

近日,市法院审理一起因购买证件引发的合同纠纷,依法判决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返还原告彭某14800余元。

2021年5月,原告彭某因工作原因需要取得相关中级职称证书。因彭某平时工作较忙,没有充足时间备考,便想向培训机构寻求帮忙,助其快速通过职称考试。

经过一段时间筛选,他找到了最“适合”的一家机构,只要钱给到位不用参加考试也能拿证。这样“无痛拿证”的方式让他心动不已,遂即支付1000元定金。

次日,彭某再次向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支付9000元并签订合同,双方约定全部费用为16800元(签订合同支付10000元,递交资料支付3800元,终审通过支付3000元)。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诺,有他们做帮手,三个月一定能拿到职称证书。

转眼到了约定的拿证时间,彭某却迟迟未收到自己的证书,便向某文化传播公司询问情况,该公司却以各种理由推诿不履行承诺,最后又表示因彭某尾款未交齐所以不能发放证书。2022年3月,彭某向其支付剩余尾款,不久便收到了某文化传播公司邮寄的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和相关文件。

收到证书后,彭某却发现网上不能查询到该证书所载信息,他再次找到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客服人员要求退款,该公司客服人员拒绝退款。

2024年1月,在彭某长达一年时间的“软磨硬泡”下,某文化传媒公司终于同意退款,在该公司客服的指导下,彭某将证书邮寄给该传媒公司,并办理退款手续。事后,某文化传媒公司退款2000元,却对剩余14800元一直推脱,彭某多次催讨无果,故而成讼。

市法院经审理认为,彭某委托某传媒文化公司办理职称证书,并支付费用的事实有相关证据证实,双方形成委托合同关系。但彭某委托被告办理职称证书并非通过合法途径,该委托行为违反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共利益,扰乱公共管理秩序,因此双方之间形成的委托合同关系应为无效。故作出某文化传媒公司因无效合同从彭某处收取的费用14800元尽数返还的判决。

责编丨陈  雪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姚文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