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劳动者】高温下的坚守 让世界变得更“透明”

©原创   08-05 07:53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乔绮曼)8月2日,骄阳似火,在湖北劲华玻璃有限公司玻璃生产线车间,工人们正在高温环境下作业,随着一团团玻璃液落入行列机,车间内阵阵热浪袭来。

熔制车间是玻璃生产工艺的“心脏”,负责将原材料变成成型玻璃。在这里,原料进入全电玻璃熔炉,在高温下熔化为玻璃液。吴刚是一名窑炉巡视员,作为窑炉的“守护者”,每半小时就要沿着1200℃的窑炉巡查一次,检查循环水、加料机、电机接口等设备的工作情况。

记者跟随吴刚来到窑炉的下池进行检查,沿着楼梯越往下走,越觉得热气逼人。抵达平台,吴刚手中的测温枪上显示下池温度是361℃,测温枪再往上移,上池外墙砖温度达到500℃以上。此时吴刚距离窑炉外墙仅两米不到的距离,整个人被巨大的热浪包裹着巡查设备是否存在异常,一圈走下来,衣服在短短几分钟内由干转湿。而这样的经历,吴刚每天至少要经历12次。

“为了保证玻璃的质量,平时我们对熔窑都细心操作、维护。虽然现在自动化程度提高了,但有一些自动设备是调整不了的,需要我们巡视员经常去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窑炉能够正常工作。”吴刚告诉记者。

一个玻璃瓶的制成,需要机器将窑炉中融化的玻璃料液精准地分配到各个模具中,经过吹制或压制后成型。记者按照玻璃液的流动轨迹,从窑炉来到制瓶部,人还未靠近,脸就被高温“打”了回来。

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制瓶部生产主管陈勇,他正在检查产品缺陷以及进行涂油作业。“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个被分割好的玻璃料液,涂油就是给料液起到润滑作用,每一个落下的原料温度大概有1100℃以上。”

记者尝试体验了陈勇每天需要进行的产品检查工作,面对一个个刚从模具中取出烧得通红的玻璃瓶,记者刚一凑近,便被“烤”得睁不开眼。而陈勇则需要面部保持在十几公分的距离,检查这些温度高达五六百℃的瓶身是否存在缺陷。一旦发现瑕疵,便要在排查隐患后,接着检查至少两组,确保后续瓶子的质量。

在体感温度达到50℃以上的车间,陈勇穿着一双厚重的靴子,记者询问原因时他解释道,“瓶子冷却后可能会出现炸裂,我们地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玻璃渣,穿厚靴子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

陈勇擦了把汗告诉记者,由于出汗量大,自己和同事们基本上每天都要喝十升水,一开始会有些不习惯,但是坚持下来也觉得没什么了,大家的辛苦能换来产品品质的提升,付出也是值得的。

离开火热的生产车间,记者在成品区听到了玻璃瓶清脆的碰撞声。或许,也正是有了各行各业像吴刚、陈勇一样不畏高温坚守的普通人,才有了小至一个玻璃瓶,大到一个城市的正常运转,向每一位在高温下坚守的劳动者致敬。

责编丨林  丹

编审丨周春明

监审丨吴海燕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