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宋露露)从城市到乡村,从办公室到田野间,从正县级干部到乡村振兴“领头羊”……对于张友山来说,60岁,其实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他从未将其视作应该结束工作、赋闲养老的基准年龄,而是一个转移服务阵地、继续奔跑的新起点。
也正是这样的想法使然,2012年,从原黄石市工商局副局长岗位上退休的张友山,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一辈子为城市商业发展付诸心血的张友山,退休之后,心里头总有着一个为家乡振兴再干一场的梦,“我回村里休假的时候,看到眼前的情况,心里很落寞,很想为家乡出点力。”
当时,张友山“眼前的情况”确实让人感到落寞。彼时,家乡金湖街道田垅村还是省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四无一负”(无主导产业、无集体收入、无区位优势、无集体资产、集体经济是负数)的问题十分突出。不仅如此,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导致出现无人接手,村党支部书记空缺一年多的困局。
2014年,退休两年后的张友山受到党组织的号召,他再也按耐不住心头涌动的那股子热情和冲劲。尽管拖着带病的身躯,张友山力排众难,毅然决然地担起了田垅村这个“四无一负”村庄发展“领头人”的重任。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要有一个好支部。”张友山将第一步的关键点,放在建强基层党支部上。整顿工作作风、健全工作机制、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张友山将多年党建和管理工作经验,用在了基层党支部建设上,不到一年时间,田垅村不仅成功甩掉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帽子,还先后获评“先进党支部”、“三农”工作先进单位、“红旗型党支部”。
作风正了、队伍强了,干事创业的力量就足了,乡村振兴的底气也足了,接下来便是大干一场。张友山首先将着力点放在改变村子面貌上。几年下来,张友山发挥人脉广的优势,东奔西跑筹措资金200余万元,带领全体村民完成村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20余项,其中新建村组公路1000米,安装路灯72盏,新建村组小广场4个,改扩建鱼塘6个,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个,改建村商务中心1个,改造沟渠150米,改建湾组文化礼堂2座,扩宽路面600米,新建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510平方米,完成植树绿化100余亩,种树10000余棵,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已投入建设,全村供电、自来水、网络电视实现全覆盖。
村庄变了样貌,发展产业成了乡村振兴的下一步关键。张友山挨家挨户走访,开村民大会,并和大家一起分析本地的各种优势,共同琢磨全村今后的发展出路。也正是在这样的民情交流中,田垅村的特色产业一步步发展起来。
百亩葡萄种植园投产,建成养鱼池18亩,优质杂柑40亩,25亩土地得到复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由3家发展到7家,光伏电站1座,引进小型企业一家……产业发展越来越旺、村民生活越来越好。2015年,田垅村集体收入实现“零”的突破,2019年突破10万元,2023年增长到1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万元以上。当初让张友山感到落寞的“情况”,如今已然成为了让他引以为傲的新模样,田垅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退休后在田垅村任职十年以来,凭借着在助力家乡振兴的贡献,张友山先后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湖北省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型人物”“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新时代共产党员模”“十佳优秀党组织书记”等称号。
前不久,考虑到年龄及身体问题,张友山将党支部书记的接力棒交到年轻人手上,但他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却没有停止。他说,将把老有所为、奉献社会当成一生的追求,为家乡建设继续发挥余热。
责编丨白 雪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吴海燕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