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宋露露 尚甜甜)爱,可以是无私无畏、全心全意,可以是倾力倾情、有血有肉。而对于张友才来说,爱,是一段线性的表达,是以公益为名,在村湾里完成的一场温暖中转。
2008年,张友才从粮食部门光荣退休,回到家乡还地桥镇马石村。在工作岗位上奋斗了一辈子的他,突然闲下来,心里头空落落的,用他的话来说,仿佛是得了一场大病,“那时候,真的是吃不香、睡不安,除了看看报纸、看看电视,没有什么事可干,感觉活得枯燥无味。”闲不住的张友才便开始到村里各处“溜达”,而这趟“溜达”可绝不是漫无目的的。
“当时看到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几位老人,要么没有儿女,要么只有一个姑娘还远嫁,老人也没收入,日子过得一贫如洗。”张友才说,这样的老人,村里还有不少。不仅如此,还有留守儿童无人照看的情况,于是,一个关于建设“爱心中转站”的念头在张友才的心头萌生。
建设“爱心中转站”过程有多艰难,也许只有张友才自己知道。但无论如何,2013年7月,张友才硬是将“爱心中转站”的牌匾挂到了马石老粮店四合院大门上,一场温暖村湾的爱心中转由此开启。
活动室、图书室、电视厅、谈心室、休息室、餐厅、食堂……这座“爱心中转站”如今成了湾子老人和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用村民的话说,这里就好像是他们第二个温暖的家。已年逾古稀的张友才,几乎每天都来到站内和老人们交谈,为他们服务。
然而,随着“爱心中转站”的运转,张友才发现还有许多村民的困难亟待解决,有许多需求亟待满足,而凭借他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将这份爱心完整且妥帖地中转下去。于是,他召集了村里的22名爱心人士,成立了4支小分队,分别负责宣讲、矛盾调解、文化文艺、爱心帮扶等,并经常带队参与各类公益慈善事业。不仅如此,张友才还在残疾人就业需求上想尽办法。他四处寻找、拓展适宜于残疾人工作的项目,让行动不便、语言障碍的残疾人在家里轻松挣钱。
在张友才的努力下,如今,马石村 “爱心中转站”常态化为当地群众宣讲政策理论、宣讲好人故事,以此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多年来,张友才不仅把这份“爱心”留在了“中转站”,他更是化身“公益使者”,走出“中转站”,将这份温暖撒播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
据了解,近年来,张友才骑着自行车到马石村各湾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100余场次,受益群众5000余人次。2023年,他组织当地群众参加党史学习,乡村振兴实践23次,入村入组宣讲党的政策、法规60余次,同时组织文化下乡文艺演出4次。
张友才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凡空巢老人一月一见面,一年一慰问;凡特困家庭一季一走访,半年一慰问。事实上,他对于空巢老人、特困家庭的帮助,远远超出了这个频率。这样的爱心,也让受助的村民感激不已。“友才基本上每周都要来看望我,每次来都要帮我洗洗衣服,还给我做饭,逢年过节还要给我送米送油。”长期被张友才帮扶的马石村村民黄治民感激地说道。
“我将继续用爱心影响更多的人。”张友才说,只要自己还能动,这份公益事业将长久地坚持下去。
责编丨陈 雪 郑 艺(实习生)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姚文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