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大冶湖到弋江南跨越四百公里的“牵手” 大冶与芜湖两地高新区结对共建

©原创   07-05 07:47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张蕾 通讯员 刘泽乾 陈前)仲夏时节,草木葳蕤,万物竞秀。7月3日,大冶湖高新区与芜湖高新区结对共建座谈会在安徽省芜湖科技产业园举行,双方签订《黄石大冶湖高新区与芜湖高新区共建伙伴园区战略合作协议书》,以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成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两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签约仪式现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近年来,国务院和工信部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国家高新区和自创区高质量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鼓励支持国家高新区开展跨区域结对共建活动,推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项目共建、政策互通。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两区结对发展,不仅地利优越,亦情谊深厚。

今年3月份,大冶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龙坤带队前往芜湖高新区交流学习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两地高新区共处长江之滨,同饮一江之水,地理相近,水脉相通,具有结对发展的天然优势。”5月30日,芜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戴安江带队来大冶湖高新区考察时说。

多次的互访交流活动,两区在推进两地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赢发展等方面达成共识。这次正式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标志着两区合作正式迈入了新阶段,双方将积极探索区域合作共建的新路径和新机制,共同开创利益相连、命运与共、互利共赢的发展新局面。

国家高新区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和主阵地,总体发展能级较高,园区之间的落差较小,是区域产业基础雄厚、创新生态优越的重要高地,彼此之间的合作空间大,承接能力强,在区域合作中可以发挥高端引领和关键战略支点作用。

大冶湖高新区与芜湖高新区的结对发展,将有助于打破固有行政区划之间的藩篱,促进生产要素高效自由流通,形成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新生态体系,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是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融通高科科创大楼

“融通高科是行业内龙头企业,合作后,其成长经验、科研技术、合作资源都将为我们公司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跟随着芜湖高新区考察团队参观完融通高科生产车间后,安徽舟之航电池有限公司研发总工程师郎林感慨道。

大冶与芜湖两地高新区同处长江经济带,各自拥有武汉经济圈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重大机遇,在产业发展、资源禀赋等方面各具优势,合作前景广阔。

大冶湖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

大冶湖高新区自2018年升格为国家高新区,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大健康、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体系,吸引培育了长城汽车、劲牌公司、融通高科、大美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迅猛,未来可期。

芜湖高新区则构建了以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为首位,微电子及第三代半导体、大数据及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涌现出奇瑞新能源、奇瑞商用车、长飞半导体、华东光电等一大批高科技、新业态、新模式重点企业,2022年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46位,位列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园区之首,根深叶茂,羽翼丰满。

考察学习

双方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光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互补、错位协同的重要优势。产业链供应链的对接合作,将补足两区发展短板,巩固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新质生产力。

“两地的结对发展,还将是特色引领,差异互补。”大冶市委副书记、大冶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潘小进表示,两地高新区均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机遇,形成自己独特的机制模式和特色赛道,将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延链补链上实现更好的联动和互补,在聚集科创要素、畅通产业链供应链通道实现差异共生,可以减少内耗型、逐底式竞争,增强各自发展动力和韧性,构建出上下游协同、差异互补的两地产业发展新生态体系。

责编丨陈  雪

编审丨周春明

监审丨叶  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