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张蕾)合作奏响新序曲,发展再谱新华章。6月13日,在大冶湖高新区大学科技园,武汉理工大学·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促进中心揭牌暨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大冶湖高新区首批供需对接签约活动举行,政校企三方深度交流合作迎来了新的里程碑。
签约现场
科技创新 引领发展
活动现场,武汉理工大学、大冶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签订合作协议,并为“武汉理工大学·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促进中心”揭牌;武汉理工大学新材料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罗小寒,湖北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负责人董帅分别进行了“武汉理工大学·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促进中心”“湖北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推介。
武汉理工大学·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促进中心揭牌
科技创新是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创供应链平台是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的核心载体,对于推动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市进入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核心圈层,正处在加速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大冶湖高新区
武汉理工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丰硕的科研成果和优秀的人才资源。大冶湖高新区作为黄石市经济发展四大主战场之一、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园区,大冶湖高新区创新基础良好、创新资源丰富、创新生态优越,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创新型产业集群、省级大学科技园以及全球“独角兽”企业,是科技人才逐梦的“栖息地”、科技成果转化的“首选地”、科技型企业成长的“发展地”。此次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促进中心,是我市深化校地合作又一硕果。
据了解,武汉理工大学·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促进中心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科技成果高质量供给与高效率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大功能于一体,依托武汉理工大学丰富科教资源优势,以大冶湖高新区产业特色与创新升级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开展校企科技项目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创平台共建和创新人才共育共享等活动,持续助推园区企业技术进步和主导产业升级,从而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共同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共赴未来 合作共赢
科技联合攻关项目签约
整场活动,签约是重磅环节。
湖北迪峰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签订“先进新型换热器前沿核心技术开发及换热器全国标准研制”项目合作协议;大冶祺峰动力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与湖北工业大学签订“薄铜管高频焊接工艺制程的国产化开发”项目合作协议;黄石市高耐斯热工设备有限公司与湖北工业大学签订“热交换器零部件以塑代钢”项目合作协议;劲佳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北理工学院签订“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企业智能制造管理系统研发”项目合作协议……
16个科技联合攻关、校企科技平台共建、科技服务、科技人才招引项目依次与大冶湖高新区企业签约。在这个奋进的夏天里,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科技18条”,每年统筹1亿元资金,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升级,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8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75.71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37.2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0.36%,成功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连续多年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大冶湖高新区大学科技园
作为黄石市经济发展四大主战场之一、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园区,大冶湖高新区始终坚持科技兴区、创新强区,积极与高校合作共建科研平台,持续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耦合,园区70余家企业与20余所在汉高校保持紧密合作,建有省级研发平台41个,先后摘得国家级专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等金字招牌,园区创新水平和产业发展能级实现新提升。
“黄石市、大冶湖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与学校学科建设方向高度契合,双方长期保持着密切、全面、深入的交流合作。”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发洲在讲话中表示,武汉理工大学·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促进中心是双方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等方面共享共建共赢的突破之举,必将为突破一批新材料共性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难题,推动湖北省和黄石市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大冶湖高新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向前,扎实推进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政校企合作,充分运用科创供应链平台,精准匹配供需对接信息,加快推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创新,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大冶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黄石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丨陈 雪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叶 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