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周春明 李尚书)大冶华为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联合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联合创新中心”)是华为在湖北省内唯一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创新中心,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北斗等前沿技术,搭建起大冶“城市智能体”。
大冶华为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联合创新中心
5月31日,记者在联合创新中心大屏看到,大冶全域1566平方公里的地形地貌数据已生成,整个城市数字模型一目了然。
“目前,我们已完成地理时空数据汇聚上图,行政区划、城市道路、水系河流、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提供的三区三线,及‘一标三实’等数据上图。”大冶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专班成员代维宇介绍。
4月30日,大冶华为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联合创新中心揭牌成立,标志着我市“城市大脑”全面升级,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实现了“一网统管”。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大数据管理股负责人石刚表示,“要实施数字化转型,前提就是要搭建好我们的数字底座,提升基础支撑和集约能力,才能进一步整合提升各方面的信息化数据资源。”
以往,土地开发流程漫长,需要在多个部门间流转数据,同一地块在不同环节名称各异,造成部门间对接繁琐。如今依托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可实现“一码通用”,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大冶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专班成员陶宇立说:“利用‘数公基’平台的一个地图和它的标准地址、统一识别代码,可以做到住建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4月中旬,还地桥镇黄岗村刚刚交付的“新农房”,从申请到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都是借助数字公共基础平台完成的,开启了乡村建设“线上+线下”的新模式。不久前,陈贵镇李河村村民领取了首次使用标准地址的《大冶市农村宅基地批准书》《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从此,农村房屋有了“数字身份证”,极大促进了农村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管理。
“农房从农户申请到村里面受理,到乡镇部门的联合审批、部门的验收,实现了全程的电子化、数字化的管理。”石刚表示,目前,平台正在逐步接入更多部门的业务系统,推进县乡村三级政务外网全覆盖,建立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有了平台以后,更加利于各部门单位之间的交流协作,比如,借助了公安交通的硬件传感设备以后,我们对于雨水淤积或者导致城市内涝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会变得更加快捷。”
截至5月份,我市数字公共基础平台已整合12个部门专网,推动18个部门系统迁移上政务云,实现全市共用“一张网”“一朵云”。45个单位通过平台已发布738个资源服务,数据汇聚总量19.12亿条,为20个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接口数据调用42.57万次。
责编丨陈 雪
编审丨周春明
监审丨冯一波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