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发展新质生产力】生态修复+数字赋能 金山店矿建设绿色智慧矿山

05-24 08:30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柏蔷薇)提起矿山,人们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昏暗憋闷的巷道里,满脸灰渣的工人头戴探照灯弯腰进出,厂区里随处可见矿车扬起尘土。然而,在我市许多矿山企业,这样的场景早已是“过去式”。

金山店矿业有限公司

5月22日,记者走进武钢资源集团金山店矿业有限公司看到,厂区绿草如茵、绿树掩映,地面干净整洁,管控中心大楼科技感十足,一幅“花园式工厂”之景。近年来,该公司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为主线,大力推进“智慧矿山”“绿色矿山”建设,聚焦生产关键环节,加快建成安全、绿色、智慧、高效、可持续的“五星”新型现代化矿山。同时,对矿山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可持续修复,通过复垦沉陷区、降低碳排放等措施,达到节能减排、循环发展的目标。

露采坑回填生态修复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余华寺生态修复工程现场

当天,在金山店矿余华寺生态修复工程现场,长达550米的截排水沟已修建完成,周边铺设了长度约1700米的防渗土工布,并修建了安全围网。

据了解,3月28日,生态环境部华南督察局来到该公司实地踏勘发现,余华寺矿生态修复工程现场存在堆场防渗措施不全面、周边截排水沟不完善,导致周边雨水流入干堆库内,造成干堆库名为干堆库实为湿排尾矿库等问题。对此,金山店矿业公司高度重视,于3月28日当天立即停止尾矿排放。在相关部门的督办下,该公司召开办公会专题研究后形成整改方案,并立即启动整改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对应措施解决,通过新增浮船泵设备,将积水回抽至选厂进行循环利用,对堤坝及周边边帮区域进行防渗膜铺设,能够杜绝堆场内部的积水外渗。通过新建截排水沟、新砌挡水墙、沉淀池,对原有截排水沟破损沟墙进行修复,确保周边雨水不进入库内。”该公司安全能环部部长刘淑军介绍,截至目前,堤坝及周边边帮区域已完成防渗边坡铺设总长约1550米、修复截排水沟500米、新建截排水沟550米、新砌挡水墙378米、加装安全围网约1000米。

余华寺矿生态修复项目正有序推进

据介绍,余华寺矿生态修复项目为尾矿固化干堆二期工程接续生态修复项目。该公司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该项目进行了生态修复治理设计,利用固化尾砂对采矿塌陷坑进行充填,达到一定高度后,进行覆土绿化,通过露采坑回填绿化+废渣堆平整绿化+边坡生态修复+监测预警工程等措施,减轻了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绿化美化了环境,使矿坑土地、植被得到恢复重建,水土流失得到治理,让该矿区下游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数字与矿业深度融合加快“智慧”绿色矿山建设

智慧矿山管控平台

走进金山店铁矿智慧矿山管控中心,生产、安全、环保、计量、能源、成本六大功能板块数字大屏映入眼帘,现场生产数据和视频一览无余,整个大厅被分成各个管控操作区,操作人员远程操纵控制着井下设备。在这里,一件铁矿产品的生产全流程尽在眼前,不仅能报告生产线故障停机状态,还能监测能源环保信息,确保废水、废气排放达标。

矿山信息一览无余

“以前有150个操作点位,必须要安排班组人员现场值守,手动开启设备,现在通过智慧矿山管控平台,减少了60个班组,实现了作业环境更优、安全风险更小、沟通更顺畅、生产效率更高。”该公司设备工程部网络及数据治理作业工程师张剑说道。

与此同时,张剑还是一名“宝罗机器人”操作手,只见他在电脑前设定好运行程序按下启动键,监控显示,位于井下-440米中段作业平台的机器人便开始自动作业。

今年2月,金山店矿首台“宝罗机器人”投入生产试运行,这一拥有工号的“宝罗机器人”进入金山店铁矿一线采矿现场,代替皮带岗位工、抓斗岗位工等传统岗位,助力实现井下无人操作。

据了解,数字经济时代,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市非煤矿山企业在智能化建设方面先行先试,目前,金山店矿基本完成井下大型无轨机械化设备采购和安全环保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完成5G网络覆盖及智慧应用项目,采用井下设备视距遥控系统。同时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变革,为生产运营降本增效。

张剑说,如今,矿山生产运营效率和安全管控能力大幅提升,矿井的生产效率可以提高至13%以上,办公效率提升30%,安全事故降低90%以上,全面提升了效率、效益以及矿山安全。

责编丨陈  雪

编审丨周春明

监审丨叶  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