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冯素华 尚甜甜)
开栏语:2021年7月24日,中办、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首次将“减负”上升到国家层面。“双减”减什么?意见里说得很明确: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
时近三年,“双减”这道题,大冶答得如何?
即日起,《今日大冶》将开设《聚焦“双减”》专栏,通过记者深入一线采访,以鲜活事例展现我市“双减”成效。“双减”看似是减法,实际是加减法。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如何让学生在45分钟课堂上‘学饱’‘学好’?”这是我市在落实“双减”政策之初发出的灵魂之问。
在《大冶市中小学“30+10”(或35+10,下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指导评价方案》指导下,全市中小学坚持向教学改革要质量,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耕课堂,“研”途花开,“优+课堂”“三学一评”“元趣课堂”“四学课堂”“凝智课堂”“读+课堂”等教学模式和方法激活了教育教学一池春水。
名著联读公开课
“同学们,你们对中考命题中的名著阅读题型有什么发现吗?”“我觉得这些题型主要是从人物形象品读、艺术手法赏析等方面来出题。”5月8日,在尹家湖中学报告厅,一场别开生面的名著联读正在进行。课堂中,老师利用提前精心准备的视频精讲、图片动画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效。
“优+”课堂是尹家湖中学在全市“35+10”课堂教学模式的辐射带动下,结合校情自主摸索衍生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
“我们组建了一个14名老师的‘优+’工作室,在骨干力量的带动下,整合网络、教育平台的优质资源,优化教学手段,并编印成册,把课堂改革具象化、规范化。”尹家湖中学教科研负责人胡浩介绍。
“老师选取优质资源来辅助课堂,让课堂变得有趣,也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消化内容,学起来更轻松,学习内容更加多种多样。”八年级17班学生柯盛很喜欢现在的课堂模式,他觉得这种模式让原本枯燥的初中生活变得十分充实。
在尹家湖中学,愿用善用巧用优质资源正成为学校师生的日常习惯。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不仅实现了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也让教学质量大为提升、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教学成效明显提高。
对于“30+10”课堂教学改革,滨湖学校教师熊小燕感触颇深。从初入行的“新手”到大冶名师,“凝智课堂”教学模式是她迅速成长的重要手段。
“在这么多年的课改中,应该说‘30+10’是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滨湖学校教学教研负责人王海霞说道,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曾有过流于表面现象。“形势一片向好,但问题没有解决,老师没有成长,课堂没有成效。”
为此,滨湖学校摸索出一套“3+2”评课模式。即每听完一堂课后,要说出这堂课的3个优点和2个不足,优点要从切身感受出发,不足要一针见血。学校对各年级组听课评课情况进行打分统计,每周进行通报。
正因如此,在取长补短、相互督促中,教师综合能力得到迅速提升,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更加优化。
城区学校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那么乡镇学校的学生是否也能够同等享受到优质资源呢?
“同学们,今天我们跟着‘和课本去旅行’剧组来到了一个村庄。你们看,小村庄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块石头,看着这块石头,你有什么疑问吗?”走进保安镇小学的语文课堂,老师正在用保安镇特有的石雕文化,引领学生了解乡土文化,感悟大千世界。
“我们立足乡镇,把乡镇文化特色巧妙融合到‘元趣课堂’教学模式中,让孩子从乡土情怀出发,遨游知识海洋。”保安镇小学教科主任张琛说道。
当谈及课改的成效时,她笑着说道:“从孩子的笑脸中,我能感知到‘元趣课堂’的魅力。”
“双减”实施过程中,在客观上对学校和教师备课、授课、辅导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漫漫求索中,我市各学校在教学流程、课堂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和评价机制方面均有所突破,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改善。
然而,教育改革是一个持续精进的系统工程。以教师之变,促进课堂之变,达到学生之变,我们一直在路上。
责编丨陈 雪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程 霞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