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一进南城畈,十万八千担。”金牛镇是大冶市农业大镇,耕地面积超11万亩,涌现出南城村、贺桥村等一批粮食高产村。近年来,该镇水稻产业发展却面临三大困境:增产难、卖粮难、销售难。
破题始于2021年。随着大冶市优质稻产业链联合体(简称联合体)在金牛镇成立,该市围绕“种—稻—米”优质稻产业链建设,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联营机制,带动金牛及周边乡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去年,联合体在当地3万亩耕地上,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一套模式带动优质稻面积增6倍,亩产增两成
丰收的田野
梁子湖水系滋养金牛镇近10万余亩耕地,造就这处江南鱼米之乡、大冶粮仓。近年来,守着好山好水好土的农民却反映:地越来越难种了。
2021年,湖北超丰米业有限公司落户,公司负责人冯凡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找到问题的关键:当地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水稻种植品种繁、多、杂,品质参差不齐;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窄量小,水稻种植几乎完全“靠天收”。
增产难问题尤为突出。多年来,当地农民只接受黄花粘等常规品种,保持留种的习惯,水稻品质和产量出现下降趋势,亩均产量仅1100斤。
冯凡说:“‘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农民比谁都懂得这些道理,可要在自己田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却不敢轻易尝试。”
这一年,围绕稻米产业链建设,大冶市成立以超丰米业为龙头,全市种粮大户为核心的优质稻产业化联合体,首要解决的便是农业科技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蔡建辉是湖南省益阳市的种田大户。2022年,蔡建辉受邀加入大冶市优质稻产业化联合体,在金牛镇贺桥村等地流转3200多亩地,种植“珠两优5298”和“红两优1566”两个优质稻种。一年过去,蔡建辉种的优质稻亩均产量超过1500斤,不仅产量远高于当地传统水稻,而且收购价每斤高出0.2元——在这名职业种田人的带动下,贺桥村、沈畈村两村农民全部种上优质稻种。
冯凡说,联合体与湖北省农科院、湖南隆平高科等建立合作关系,同时招募一批职业种田人,通过“一个大户、一个基地,种植一个品种、实施一种模式”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在联合体示范带动下,金牛镇优质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张,由2021年的5000亩扩大至超3万亩,亩产提高20%。
“一张网”推动涉农服务“跑”起来
春耕时节的沈畈村,稻田里传出阵阵轰鸣声,旋耕机将稻田耕得又松又软。“深耕,就是为了高产。”大冶市鑫奔农机公司负责人说,农机当下是抢手货。
近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生产效率,也引发新矛盾——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以及技术服务,导致一些农民难以充分享受服务。如春耕需求最大的旋耕机作业,过去,当地农业社会化服务零星分散,农民多是就近联系农机手,由于作业时间紧、供不应求,少数农机手或坐地起价,或服务标准打折,增加了种植成本。
从种到管、从生产到销售,如何让社会化服务为农民减负、为农业增效?联合体探索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联营机制,供销、农技、农机、畜牧、水务、政务服务中心等单位入驻金牛镇三农综合服务中心,打造线上线下服务“一张网”。
以秋粮收购为例。去年,联合体根据农户“点单”,安排大冶市鑫奔农机公司等服务组织上门“接单”,提供农机收割等服务,湖北超丰米业有限公司负责收购、烘干、加工——各成员单位紧密协作,确保了当年秋粮“有仓收粮、有钱收粮、有人收粮、有车运粮”。
这一年,金牛镇种植大户马强胜种植水稻200多亩,收获稻谷20多万斤,亩产效益超1800元。他说,服务给力,销路不愁,“今年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一份“订单”串起“共富链”
在金牛镇晏公村电商中心展厅,金牛镇的各类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电商中心旁边是餐馆,让游客、客商就地品鉴“金牛好大米”。
该村村干部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金牛镇早年没有自己的大米品牌,稻谷低价卖给粮贩子,一方好米沦为大路货。如今,当地涌现“南城畈大米”“金牛香米”“虬川河香米”“米小臻”等优质大米品牌,带动农民种田效益水涨船高。
无人机施肥
冯凡坦言,作为联合体主体单位,超丰米业陆续吸纳种业公司、肥料企业、农机销售商、农户等各方力量共建优质稻产业链,以“科技种粮”解决农民种粮不赚钱的难题,以“智慧服务”释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活力,“把好米收上来,想不赚钱都难。”
联合体成立以来,超丰米业与大冶市近300家经营主体开展订单合作,打造优质大米品牌,产品销往广东、广西、福建等市场。企业先后纳入湖北省稻米产业发展一体化建设,湖北省“荆楚好粮油”、大冶市香稻良种繁育及香稻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获评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北优质稻米产业链联合体。
责编丨陈 雪
编审丨周春明
监审丨程 霞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