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华若村养蛙人的创业梦  

©原创   03-21 10:21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但超)3月15日,细雨蒙蒙,茗山乡华若村的黑斑蛙养殖基地里,负责人柯水如和技术员方精东在培育池里来回撒石灰消毒,还不时拿着铁锹将蛙池围栏上的土壤挖开打散,放眼望去,不少绿色、灰褐色的黑斑蛙已经从冬眠中苏醒,正在池中来回蹦跶。

辛勤劳作的养蛙人

2016年,柯水如接到了村委会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回乡发展,彼时的他正在黄石市做房地产生意。可面对村干部和族兄弟们的恳切邀请,他毅然放弃了外地生意,怀揣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满腔的热情,回到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我就想嘛,稻子禾苗可以为青蛙遮阴,青蛙可以捕食虫,同时粪便还能作为肥料,形成生态循环养殖链条。”经过仔细考察和深入了解,柯水如发现家乡的水质清澈透明,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养殖黑斑蛙。于是,他下定决心尝试稻蛙共养模式。2017年,他投资100多万元,承包了30亩养殖基地,在村里建起了特色养殖合作社,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然而,创业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几年,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和技术,柯水如青蛙养殖陷入了困境。鸟患、动物偷吃、疾病等问题接踵而来,甚至有时候,连自己都分不清哪些青蛙是健康的,哪些是生病的。面对这一系列问题,他倍感压力重重,几乎就要放弃这个创业项目。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不放弃总会有收获。”柯水如并没有向困难低头,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想。于是,他积极寻求技术支持,引入技术员方精东,自主学习钻研青蛙养殖技术,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向专家请教、参加培训课程等方式,逐渐掌握了青蛙的生活习性、疾病防治等关键知识。

七年时间里,两人共同不断尝试新的养殖方法,调整饲料配方和水质管理,努力让青蛙在最佳的环境生长,定期检查青蛙的健康状况和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池塘的水温和水质,确保青蛙在最佳状态下生长。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青蛙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过去三四年亩产只有100斤,现在只要天气好、不受灾,亩产可达3000斤,收购价格每公斤25元—35元,亩销售额最高可达60000元。”方精东告诉记者,经过精心培育,基地的青蛙喜获丰收,个头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特别受附近的餐馆欢迎,每天都有人来收购几百斤,产量好的时候还会销往武汉等地。

“去年从15个池子扩建到40个池子,到时候可以将销路拓展得更远。”“水稻+青蛙”立体生态循环种养,让柯水如信心满满,今年他不仅扩建了蛙池,在村里还承包了20亩鱼塘,村里在鱼塘边修建了防护栏,种植了樱花、茶花等观赏花卉,给游客提供休闲垂钓的地方。如今,他的养殖业不仅为村集体带来收入,还更好地带动村民就业。

“我会继续优化养蛙种稻的模式,带动其他村民致富。”尽管阴雨纷纷,但看着蛙池蹦蹦跳跳的青蛙,柯水如满脸兴奋。

责编丨璩  靓  余春妮(实习)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姚文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