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乡:精准扶贫仍“在路上”

02-16 09:35   今日大冶  

2月14日,正是我国传统春节“吃了月半耙,各人种庄稼” 的日子。在大灵乡镇风桥村名优茶花品种培育基地,该镇驻村精准扶贫干部和当地在基地打工的村民正忙着锄草、施肥、剪枝,一派忙碌的场景。这仅是该镇精准扶贫仍“在路上” 的一个缩影。

灵乡镇精准扶贫工作,实行多项扶贫举措。首先,对7个贫困村主要是开展产业扶贫、项目扶贫,以此增强贫困村的“造血” 功能。风桥村过去一直是该镇的贫困村,自市林业局进驻该村开展精准扶贫后,充分利用该村山场面积优势,通过引进老板投资50余万元,建起了名优茶花品种培育基地,该基地不但可以为该村集体增加5千元的年收入,还可安排当地10余富余劳动力,每人年收入可增加近2万元。据统计,全镇7个贫困村,通过精准扶贫共扶持发展的项目、基地达到36个,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达到120余万元。

与此同时,对686贫困户的扶贫,主要是实行干部结对的形式,开展“一对一” 帮扶。全镇686贫困户,共落实镇、部门单位、村帮扶干部686名。具体帮扶措施不拘形式,可以是资金扶持,也可以是送技术、送信息,甚至可以是出“点子”, 要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通过以上精准扶贫措施,去年底,该镇7个贫困村,686贫困户,经过省、市各级考核验收,全面实现脱贫。

“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不是终点,仍然坚持把精准扶贫当‘攻坚战’、‘持久战’ 来打。”该镇党委书记李祥坤说,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好比久病刚好的病人,要让他过了恢复期,才是真正的“痊愈”。

该镇镇长李杰要求,所有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干部,第一件事要做到,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开展拜年回访,并由纪委牵头成立督办组,督办帮扶干部落实帮带责任情况。

截至目前,全镇686名精准扶贫帮扶干部,均不同形式地下村或深入贫困户家中,进行了走访。(通讯员 张友江 记者 周雨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