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千年青铜文明

©原创   12-11 10:49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尚甜甜 通讯员 陈金鼎)当冬日的暖阳在大冶上空徐徐升起,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学交流如期而至。

改稿座谈会

12月7日至12月10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联合主办,市作家协会承办的第二届大冶文学论坛在中亿开元大酒店举行,来自省内外的文学专家、著名文学期刊主编与我市作家、文学爱好者相聚一堂,共同探寻大冶青铜文明文学价值。此次论坛旨在以文学视角深入挖掘大冶青铜历史文化底蕴,探讨青铜文化在大冶历史中的地位及其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价值,搭建一个跨学科、多层次的交流平台,推动我市青铜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扬,促进文艺爱好者共同关注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寻觅青铜文明足迹

“大冶在中国历史上处于一个非常耀眼的地位,尤其是它的青铜文化,历史悠久,不仅是因为技艺,更是因为它的精神源远流长……”8日上午,在文学论坛现场,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执浩、《诗潮》杂志主编刘川、《长江从刊》杂志编辑夜鱼、中山市作家协会主席马拉、黄石市作协顾问胡晓光五人围坐一桌,品茶论文,回忆自己初识青铜文化的印象。

大冶是一座历史文化之城,是青铜文明的发源地,有着4000多年的采冶史、1000多年的建县史、100多年的工业史,是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摇篮、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全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湖北书法之乡,大冶境内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古铜矿遗址中采冶延续时间最长、开采规模最大、采冶链最完整、采冶技术水平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古铜矿遗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新博物馆今年建成使用,成为历史文化新坐标。

铜绿山采矿遗址

大冶,这座拥有千年铜都之称的城市,给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次看到铜器画面的夜鱼记忆犹新:“我第一次了解大冶文化,就是被青铜礼器和兵器所震撼,我无法想象几千年前的人在没有机器的情况下,如何用手工铸造出如此精美的东西。”

青铜,淬火而生、炫丽流光,从挖掘到点亮炉火再到精致青铜器,青铜文化带来的不仅是无比深沉的自信,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传承。“我觉得青铜文化就是大冶之魂,它的精神一直支撑着大冶高质量发展。”大冶市诗词楹联协会会长姜彬说,青铜文化一直影响着他,为了表达对青铜文化的敬仰之情,多年前他还与我市两位本土作家历经6年,写了一部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文化的长篇小说《铜魂楚韵》,填补了我市青铜文学小说领域的空白。

现场提问

圆桌会上,大家共同寻觅青铜文化记忆,回顾古代文明的辉煌历程,感悟历史的发展变迁。

破译青铜文学密码

青铜文明在我市历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见证了我市古代文明的繁荣与兴盛,也孕育了今日的大冶精神。那么在当今文学创作中,如何将青铜文化元素融入到作品中,如何运用独特的文学手法来描绘青铜文化的魅力,让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呢?

在刘川看来,青铜文明始终是支撑我们向前走的方向,它就像一个时间轴。我们在创作之前,要审视历史,认真“咀嚼”,理解历史精神,而后将青铜文化贯穿到当代社会,让写作的内容与时代同频,配得上这个时代。

“如何把自己大脑里的精神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来创作呢?”马拉说,“你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把精神理解透彻,然后再把复杂的知识变成广泛的知识,把我们习以为常的青铜文化充分表达变成公共知识,引起关注,让大家更容易了解青铜文化,了解大冶。”

与会人员听了专家的指导醍醐灌顶,也提出了自己在创作中遇到的瓶颈。“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时候找不到美感的语言去表达当时的心态,自己想出来的又很空洞,怎样把语言和写作的内涵完美统一呢?”大冶市作家协会会员冯强生发出自己的疑问。

座谈会现场

张执浩斩钉截铁地说:“所有表达的不清晰就是没有了解明白,我们只有深入去了解,再反复地写和阅读,唯手熟尔,把日常的想象变成现实,然后再从我们众多的废话中找出发人深省的文字。”

“是的,只有不停地练习,大量广泛地阅读,打开眼界,‘磨锐自己的斧子,深挖金矿’,才能找出最适合我们大冶文化的那堆‘青铜’。”夜鱼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论坛现场,作家们针对青铜文化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从历史学、文化学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解读。他们分析了青铜器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例,探讨了青铜文化元素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方式及其艺术价值。

大冶市作协副主席姜三表示:“作家们深入浅出的解读不仅丰富了文学爱好者们对青铜文化的认识,也为青铜文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点燃了我们心中抒写青铜故事的火花。”

传承青铜文明魅力

“这次文学论坛我感触蛮深,以前自己创作的时候还没有认真思考过如何去宣传我们的本土文化,老师们的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我们如何发扬自己的青铜文化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发扬青铜文化做点事。”市作协会员段明盛如是说。

在这场探寻“青铜文明”文学价值的文学论坛中,各地专家、作家们的思想碰撞,激发了文学爱好者们对本土文化的创作热情,为传承和发扬大冶青铜文明魅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兴炉冶(铜雕)

大冶市作协主席石高才说:“这次文学论坛对我们培养大冶文化新人和创作队伍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大冶文学创作的发展,内容接地气,紧扣大冶青铜文明,教会我们如何将创作内容人民化,让广大作协会员对新时代文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阳新县作协主席李相文认为,这次活动阵容强大,内容丰富,主体突出,不仅激发了独特的文化魅力,而且充分发挥地理优势,盘活相关部门文化兴城的热情,给他提供了经典的范式思路,他会好好取经,回去照样做。

文学论坛在一片赞誉声中落下帷幕,这将意味着我们对青铜文明的探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开始。大冶市文联党组书记叶秀萍表示,文学专家们的宝贵意见为大冶文学发展找到了一条绿色通道,我们将以此次文学论坛为契机,凝聚力量,深入探讨发掘青铜文化宝藏,擦亮青铜文化名片,赓续青铜文明,激励支持本市作协会员将青铜文化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共同关注并推动青铜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多写作品,多发作品,写出精品。

责编丨璩  靓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吴海燕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