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王悠 通讯员 张友江)10月17日,阳光和煦,微风徐徐,在灵乡镇风灵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内,袁福中正忙着搭建鲜花大棚,妻子余贵珍俯身采摘非洲菊,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夫妻俩的脸上挂满了浓浓笑意。
五年前,原本在上海从事花卉种植行业的袁福中,得知灵乡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号召在外能人回乡创业,他顿时就萌生了“回家”的想法。他说,“最甜莫过家乡水,最美不过家乡景,自己20岁出头就离开家乡,在鲜花种植行业打拼了二十年,是时候回报家乡了。”
在妻子和家人的支持下,袁福中回到袁家畈湾,成立了风灵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其中“风灵”二字蕴含着他满满的乡情,也在他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打造本地鲜花品牌。
一开始,袁福中投资90万元,种植了20亩非洲菊。“非洲菊又叫扶郞花、太阳花,原产于南非,因为寓意喜庆,颜色鲜艳、形态美丽十分受人喜爱,市场需求量很大。”
在花卉种植的基础上,袁福中还积极拓展家禽养殖业务,畜禽粪便成了绿色无公害花肥,花田杂草成为家兔的口中粮,生态循环农业的种养模式已成型。
凭借着对花卉市场的信心,袁福中在短短三年内,把基地从20亩扩大到210亩,种植非洲菊近十个品种,产品销往武汉、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地,年销售额达三四百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袁福中还积极传授技术,帮助周边乡镇鲜花种植基地拓展销路,实现共赢。
眼看着一切朝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2023年正月初十,鹅毛大雪,原本200多个大棚,有近百个被压垮,损失惨重,更错失了年后鲜花销售旺季。
有压力才有动力,袁福中及时调整,一方面积极修复受损大棚,另一方面着手扩建基地。“目前已经新扩200亩,所有大棚从2.5米加高到3.5米,增加抗风险能力,也拓展了未来发展空间。”
随着鲜花产量和产值的增加,也让更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打工增收致富,最多时有五六十人在基地务工。“我年纪大了,在这里做事不怎么累,老板对我们也特别好。”村民徐秋桂口中的“好”不仅是袁福中教他们种植和插花技术,还采取“时薪+计件”的薪酬模式,提高村民待遇。“有时,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
“目前鲜花市场前景广阔,下一步,我计划成立鲜花网销平台,带动更多的人加入鲜花种植产业,打造种植、销售一体化,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袁福中对未来充满信心。
责编丨璩 靓 余春妮(实习)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姚文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