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陈婷)苕粉打起来,鱼肉剁起来,鱼面擀起来!一到秋冬季节,在临空区·还地桥镇秀山科技园的一处厂房里,技术娴熟的孙质兰就开始教授大家一起制作还地桥鱼面。厂房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取鱼肉
鱼面,又名捶鱼,相传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明朝时作为贡品连年上贡朝廷。还地桥鱼面,是以国家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黄金湖上等鲜鱼肉和优质红薯粉为原料,采用传统配方和现代工艺精制而成的特色食品。
结缘传统美食
“刚把朋友订的5斤草鱼做的鱼面装好,回头带到大冶!”日前,在临空区·还地桥镇秀山科技园的厂房里,经过一阵忙活,孙质兰手里端着一盘新鲜出炉的还地桥鱼面,笑眯眯地展示着。
擀鱼面
孙质兰出生于1973年10月24日,从小受家庭氛围影响,喜欢跟朋友和长辈们一起学做美食,包子、馒头、饺子、粽子、米酒等。因为母亲是还地桥人,鱼面是还地桥特产,所以很小就跟随母亲一起做起了鱼面。1997年下岗后,她开始专门从事饮食行业,2018年成立了大冶市兆尹食品有限公司,主营鱼丸、鱼面、粽子和月饼等传统食品。
“从小我就对吃的很感兴趣,家里我的妈妈和婆婆都很会做传统美食,她们对我的影响很大,也非常支持我动手去做这些。”为了把鱼面制作技艺发扬光大,孙质兰在秀山科技园投资200万元,年租金近六万元租了600多平方米厂房专业做鱼面,也为喜欢鱼面、爱好传统美食的朋友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钻研鱼面工艺
“还地桥是鱼米之乡,鱼面的原料就是鱼和苕粉,用鲜鱼的鱼肉加上一定比例的食用盐和苕粉,经过揉、擀、蒸、切、晒等工艺精制而成。”孙质兰的笔记里详细写下了制作还地桥鱼面的比例等内容。
卷鱼面
多年来,孙质兰收集各种擀制和锤制鱼面的工具十几件,晒鱼面的簸箕十几个,购买传统美食书籍5本。经过长期的实践,她还写了几本笔记关于鱼面制作过程中鱼的品种和苕粉品种对于天气温度和湿度变化下状态的不同和口感的不同。
不仅如此,孙质兰还经常向镇上老一辈做鱼面的师傅们请教鱼面的各种做法,也会去一些鱼面制作历史悠久的同行厂家实地考察。通过在鱼面的生产工艺上秉承传统,以及与同行业各品牌鱼面厂家的交流合作,孙质兰的团队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鲜鱼鱼肉的采集、除刺、除腥、色泽、口感、保质等方面进行科研攻关,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进行了广泛推广与应用。目前,兆尹食品公司有胖头鱼鱼面、草鱼鱼面、杆鱼鱼面等多种不同品类鱼面。孙质兰也在2022年度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中,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推进产业兴旺优秀个人”。
推广民俗文化
“做‘捶’啦,做‘捶’啦,你家什么时候做‘捶’?到时候我也去帮忙……”每到岁末,家家户户都会搓红苕粉,捶捣鱼肉泥,从街头到巷尾木锤声声,此起彼伏,是传统正宗鱼面之乡的一道亮丽的民俗风景。
切鱼面
“村子里妇女们说的做‘捶’,其实就是做鱼面。”孙质兰解释,做鱼面需要三五人协调分工,每逢快到过年,打苕粉、剁鱼肉、擀鱼面,蒸的、切的、晒的,今天我们帮你做,明天你们帮我做,大家在一起欢声笑语既能促进亲戚和邻里感情,又为自己准备了一份春节走亲访友的健康礼品,所以做鱼面这个传统也一直保留了下来。
总结制作经验
随着还地桥鱼面越来越被更多人喜欢和认可,孙质兰搭建了多个学习和交流鱼面制作技艺的平台,亲授的长期学员有22名,都能独立完成整个鱼面制作过程。每年来学习的姐妹也累计有3000余名,其中有一半是外地媳妇儿。因此,她总是打趣地对姐妹们说:“不会做鱼面就不算是正宗的还地桥媳妇儿!”
责编丨璩 靓 余春妮(实习)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吴海燕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