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姑苏之韵 绘铜都风华——我市赴苏州学习城市更新经验

©原创   06-20 09:01   大冶市融媒体中心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柏蔷薇)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更高水平的推动城市更新工作。6月11日至6月17日,由市委组织部、市住建局联合举办的“大冶市城市更新专题研修班”在苏州开课,从全市各级单位挑选出45名干部,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教学、分组讨论等方式,全面系统地学习苏州工业园区城市更新经验做法,课程设置很有针对性,包括对城市更新案例进行解读,研究城中村改造与拆迁安置房模式、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与复兴、低效用地再开发等等。


开班仪式

作为老工业基地,我市正从资源枯竭型城市逐步走向全方位转型发展之路。推进过程中,建设用地紧张、资金短缺、公共空间欠缺、文化内涵缺失、市民服务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一一显露,这些困扰我市城市更新工作的拦路虎,如何逐一突破?寻找良方,对症下药,就成了此次苏州之行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

科学规划,实行“一张蓝图绘到底”

提到苏州,是传统与现代的“双面绣”,一面是新城,一面是老城。金鸡湖畔、东方之门建筑宏伟惊艳震撼;平江路上,千年古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双面苏州的背后,则蕴含着超前的城市规划意识,以及将这种意识贯彻于城市建设始终的精神。

“坚持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专题授课中,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元老”沈小鹰说道,城市更新需要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开发一个新园区,首先要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把有限的空间正确地进行资源分配。


在工业园区参观学习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7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已由一片苏州城东的低洼水荡,快速成长为一座国际化、现代化、引领性的新城。


学员参观学习

园区首创“两先两后”即“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面”的开发建设原则,目前已成为更多区域开发建设的指导大纲。对此,沈小鹰进一步解读“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在发展顺序上要“先社区中心,后商业中心;先临时商业,后永久商业;先外围,后中央。这样不仅效率高,还能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聚力招商引资,“对内对外”培育投资沃土

6月12日上午,新加坡国家公园局设计与科研发展署高级署长杨明忠以“新加坡花园城市的蜕变——从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城市”为主题作授课交流,整整3个小时,杨明忠向学员们展示了新加坡从建国之初的一个破败、贫穷和落后的热带岛国,变为经济富有、环境优美、安居乐业的“花园城市”,并在本世纪升级打造为“花园中的城市”的历史,生动诠释了“生态、绿化就是潜绩”“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共生双赢”的理念。


新加坡杨明忠署长授课

从上世纪60、70年代起,建立良好环境就是新加坡的招商引资策略,清洁优美的环境可以为招商引资、旅游业的发展、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基本保障。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通过顶层设计、高位推进,规划打造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宜居的“花园城市”,培育投资沃土。


参观月亮湾地下管廊

当天下午,培训学员们实地参观了苏州工业园区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典范-腾飞新苏工业坊、园区第一个用地更新“亿元产业园”-新虹工业园,苏州第一条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基础设施-月亮湾综合地下管廊,学员们认真学习观摩、汲取经验。据了解,苏州工业园区实行“国企+民企,低效变高效”的创新产业用地更新模式,全面推进工程代建、物业服务、载体运营等方面的合作,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众多高新企业入驻新园区,形成产业创新集群的合作共赢局面。同时,建设资金从“政府承担”向“多方共担”转变,改变过去主要由财政投入、政府承担的资金投入方式,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由居民、政府、社会力量多方共担。

“产城人”融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走进苏州工业园区兆佳巷邻里中心,“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字样便映入眼帘,大型购物超市、连锁便利店、邻里便民服务中心、邻里生鲜汇聚在一起,在这里,从家政、缝纫、洗衣服务,到智慧菜场、青年之家、便民图书馆,居民们在一刻钟之内即可享受全方位的便捷服务。该邻里中心着力打造五大功能区:民生服务区、休闲餐饮街区、主题餐饮街区、健身娱乐区和主楼综合多功能区。可满足周边居民的衣、食、学、闲、用的需求。


兆佳巷邻里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以邻里中心的模式为园区人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场景。该区遵循规划先行的理念,注重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

参观后,罗家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戴文嘉说道:“此次培训学习,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城市更新需要做好前期规划。对于我们大冶来说,无论是老城区的旧城改造还是高新区园区布局,都需要科学规划。从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来看,我市大冶湖高新区应该加快产城融合,以产聚人、以城留人,以良好的环境招商引资,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通过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成熟完善的生活功能区来吸纳更多专业团队、专业人才来此就业和生活,激发人城共生的生机与活力。”

以用促保,“创新”让历史街区焕发新生机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走进苏州市平江路历史街区,只见粉墙黛瓦,枕河人家,点点青苔写满岁月斑驳,潺潺流水诉尽人文轶事。2500多年来,苏州古城城址始终未变,至今依然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平江路古城保护与利用

“使用是最好的保护”。近年来,苏州市聚焦历史城区,科学统筹古城保护、城市更新、民生改善,不断创新古城保护传承的体制机制。如今,平江路聚集了各类艺文空间,打造特色“苏式慢生活”的街区体验,让江南韵味与现代艺术交织。


平江路历史街区

在苏州市双塔市集,曾经老旧的菜市场被改造成如今集买菜、就餐、购物、文创、娱乐的一站式生活服务场景。


双塔市集

“老菜场、新市集,双塔市集作为苏州第一家按照‘市集模式’完成更新的菜市场,成功被打造成为集菜场、当地美食、文创等于一体的文化市集综合体,重现原汁原味的苏式市井小食风味。”市文旅局文物股股长、市革命旧址管理中心主任郭唐维说道:“我市和平社区中心农贸市场、伍家垅菜市场在创建文明城市时,改造、整治很成功,同样可以参照、学习,进一步提档升级,将老菜场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的文创特色市集、极具烟火气的城市会客厅。”


双塔市集售卖的商品

“通过创新方式,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活化再利用,例如沉浸式互动体验、多元社交空间等,更多地拥抱年轻群体,让遗址遗迹真正成为古城的一张名片。”郭唐维介绍,我市作为湖北省首个国家级“千年古县”,亦是“古建之乡”,要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必须探索如何更好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将昔日的历史遗存以创新方式、崭新面貌融入大冶人民的生活,焕发新的生机。

“城市更新不仅是旧城改造,更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更新。”经过交流学习,市住建局局长叶序武感触颇深,城市更新行动要通过全面强化城市设计和规划,坚持城市历史文化的活化传承,促进生态绿脉和城市文脉融通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空间布局,夯实城市软实力,提升居民幸福感。

责编丨璩  靓  周春明

编审丨祝望林  赵辅拥

监审丨叶  海  吴海燕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