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是省委赋予黄石的重要历史使命,大冶将全面学习贯彻落实黄石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聚焦“建成节点和提升品质”两大关键,落实“五不”和“六个聚焦”要求,在建功增长极上奏响“当主力、打头阵、争先锋”前进曲。
省委、省政府提出,沿江环湖建设武汉新城组团、黄石——大冶组团等八大城市组团,大冶历史性进入湖北发展的核心圈层。黄石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体会议对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工作思路、要求、目标和工作举措作出了安排部署。面对加快融圈入群的绝佳机遇和发展大势,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快建成重要节点城市、冲刺千亿县市、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的目标定位,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市发改局作为全市经济宏观调控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目标、真抓实干、勇毅前行,在大冶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中贡献积极力量。
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
一、高位谋划,规划先行,下好融圈入群“先手棋”。对照《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等上位规划,将“五同”理念融入规划编制工作,致力把大冶打造成为武汉都市圈融合发展示范市。规划同编方面,牵头推进“十四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中期评估和修编工作,协调编制《黄石临空经济区建设规划(方案)》,全面提升大冶在省、黄石规划布局比重。交通同网方面,争取过境大冶350高铁新通道纳入国家规划,全力推进大冶湖南岸疏港铁路等大冶元素纳入《“黄鄂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总体规划》《鄂黄黄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三年行动方案》。科技同兴方面,深入开展科技创新行动,实施大冶市人才发展规划,吸引更多人才集聚大冶,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打造光谷东黄石—大冶科创走廊带。产业同链方面,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相结合,编制《大冶市产业发展提升规划》《大冶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5)》等,实现“研发在武汉、制造在大冶,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大冶”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民生同保方面,精心编制《大冶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从安全底线、四化同步、支撑体系等方面精心谋划一批项目,补齐民生短板,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全域融合。
二、项目为王,实干为重,做强项目建设“压舱石”。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继续发扬“拼抢实”的工作作风,在真抓实干中推动项目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做实项目前期。围绕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物流、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谋划项目,做足做细前期评估,深入论证项目可行性,做到项目储备一批、申报一批、落地一批。创新审批模式,简化审批流程,加快项目环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前期手续办理进度。确保2023年谋划重点项目3000亿元以上。加快项目推进。建立重点项目“市领导+责任单位+协调单位+项目专员”包保督导推进机制,强化对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花湖机场高速二期、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大冶一中临空校区等省、市重点项目的推进,促进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50个,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0个。严格项目考核。严格执行项目“红黄牌”制度,将项目建设进度、交办问题落实、项目开工建设和项目入库等重点环节作为督办考核重点,确保项目开工实、投产实、入库入统实。力争全年入库项目总投资额800亿元以上。
三、聚力“三争”,广借外力,全力打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坚持做到“事前拜访联通、事中汇报沟通、事后落地畅通”,积极赴省进京汇报衔接、及时掌握政策和争取支持。继续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坚持“管行业必须管‘三争’”原则,充分发挥市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的职能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凝聚工作力量,合力抓好对上争取工作。同时,与相关智库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加强信息互通和深度对接,实时掌握国家、省最新政策投向,动态更新中央、省预算内项目库、基金项目库、专项债项目库、中长期贷款项目库、亚行和世界银行项目库,确保项目库注入源源不断“活水”。借助机构资源广泛、经验丰富等方面的优势,严格审核把关项目资料,及时完善项目申报各类要件,进一步提高项目成熟度,助力提升“三争”工作质效。力争2023年列入省重点项目10个以上,圆满完成全年争取各类资金100亿元以上目标任务。
责编丨璩 靓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程 霞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