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王悠)初夏,海拔700余米的毛百市山,层峦叠嶂,满目苍翠。
山顶上,几间灰砖黛瓦的房屋引人注目,屋外人们辛勤劳作,到处鸟语花香,这里是大冶市“远方的家”生态农业种植基地,家的主人名叫明凯丰。
“远方的家(1)”
“来了都是客,快坐下歇歇!”明凯丰抹去脸上的汗珠,热情地打着招呼。他1969年出生于沼山村,从小就说着一口地道的保安话。因天资聪颖、学业优异,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接触涉农信贷业务,觉得大有可为。
2011年,我市正谋划实施生态转型战略,明凯丰放弃了稳定的工作,选择到灵乡镇毛铺村的毛百市干一番绿色事业。
看到毛百市山,他顿时傻了眼,山上都是黄土坡,根本没有路。
“挑战与机遇并存。”明凯丰对创业充满了激情,多方筹资共投入1000万元,开山铺路、开荒造林。
通过前期的调研,他种植了16000多亩油茶树苗,每天从事人工施肥、除草等管养工作。
“远方的家(2)”
那段日子,他累并充实着。
“山上长期荒无人烟,没有水就去挑,没有电点蜡烛。”最开始几个月,他都住在车上,守着这片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和工人们搭建了简易的石棉瓦房,吃清水面、睡大通铺。更为煎熬的是,老鼠半夜经常从屋顶掉到床上,久而久之便习以为常。
熬过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油茶树苗长势良好,有的还结出来小小的果子,眼看着苦尽甘来,意外降临了。
茶苗长势良好
2014年正月,一场特大山火袭来,油茶树基地也未能幸免。远在外地的明凯丰听到消息后,大脑一片空白,整个身体仿佛像抽空一般,瘫软在地。等他赶回来后,看到山上乌漆漆一片,树苗被烧焦。回想起来,那惨痛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事实既定,勇敢面对,大不了从头再来。”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可心里比谁都清楚,这条路太难走。
原本家境优渥的他,为了偿还债款,变卖了两套江景房和两辆豪车,家里瞬间变得一无所有。
尽管如此,他的妻子和岳母仍无条件地支持他,并一直陪着他扎根深山。
2015年,山上终于通电,也照亮了希望。
明凯丰鼓足干劲、起早贪黑,种了银杏、香樟、乌桕等树种,几年的光阴,小树变成大树,使荒山一点点披上了“绿衣”。
林下产业欣欣向荣
2019年,我市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他从中也发现了机遇。
“有一次发现地上冒出像生姜的东西。”这不起眼的“生姜”竟是大名鼎鼎的黄精,被誉为“仙家余粮”,属药食两用的中药材,一斤能卖几百元。
“瞧,这是野生黄精,那是灵芝……”从一名门外汉,到如今能一眼认出各类植物品种,明凯丰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
2020年,我市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他顶着压力投入300万元,引进黄柏、五倍子、赤芍、灵芝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00余亩。如今,仅灵芝年产量达五六百斤,产值十余万元。
灵芝大丰收
“下一步,计划扩大规模,建设3000亩的林下中药种植基地,同时打造180种以上的中药材科普基地。”明凯丰说。
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资金,时至今日,明凯丰仍负债累累。“每年人工、防火、除草等开销巨大,我先后投入了三四千万元,每年的纯收入仅仅十多万元,杯水车薪。”为了节约成本,他凡事亲力亲为,但从来不会亏待干活的乡亲,吸纳周边脱贫群众就业,最多时每年发放人员工资上百万元。
“我们不是雇佣关系,而是铁一般的兄弟。”从利川远道而来的工人们说出真情实感,明凯丰与他们在山上同吃同住同劳作,早就变成亲人一样。
为了挖掘更多的生态资源,山上还建成了一个130平方米的食品加工车间进行烘干、切片及包装。基地还研发了桑葚膏、灵芝茶等15个品种的产品,把大山的味道送往千家万户。
“这些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分享。”近年来,明凯丰一直在积极打造森林康养项目,从一草一木到一砖一瓦,他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给远方的客人“家一般的温暖”,这也是“远方的家”名字的由来。
明凯丰介绍黄精的功效
袅袅炊烟升起,“远方的家”又亮起了灯……
记者手记:
从山下到山上,山路蜿蜒曲折、坎坷不平,车辆“爬”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达“远方的家”。初见明凯丰,他戴着眼镜、皮肤黝黑,目光灼热。
采访中,记者询问他经历多番打击,是否后悔过,明凯丰先是沉默不语,后坦言对不住家人。但他仍继续行动着,把荒山变成绿山,把绿山变成金山。
这是一名汉子的坚守,更是一名新农人的信念。
眼下,有许多“明凯丰”在拥抱大山,用双手描绘出绚烂的生态画卷,助力我市创建全国森林城市。
让我们为他们加油。
责编丨陈 雪 余春妮(实习)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冯一波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