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提出,沿江环湖构建武汉都市圈八大城市组团,“黄石—大冶组团”作为八大城市组团之一,大冶历史性进入到了全省发展的核心圈层。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作为“黄石—大冶组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临花湖机场、武汉光谷、武汉新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将上下同欲、抢抓机遇,向“光”而行、借“机”腾飞,在六个方面持续发力,当好大冶发展临空经济、对接武汉光谷、加速融入武汉都市圈的桥头堡、先行区,为我市加快建成重要节点城市、冲刺千亿县市、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融圈入群”,在规划引领发展上持续发力。深入研究《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发展规划,加速“融圈入群”,将临空经济“小规划”融入到武汉都市圈“大规划”。优化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全方位与武汉新城、武汉光谷、花湖机场衔接联动,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越抱越紧”。
承接互补,在产业协同发展上持续发力。锚定临空赛道,以《大冶市重点产业招商地图》为导向,制定临空产业专项规划,着力引进符合临空经济规划的临空产业。围绕武汉“51020”和大冶“1222”产业布局,主动对接东湖高新区,坚持武汉缺什么、我们补什么,武汉做什么、我们配什么。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努力实现与光谷协同合作、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力争成为光谷外溢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地和最佳配套地。
转化升级,在强化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积极建成与武汉发展空间相连、创新功能衔接、创新要素互通、产业发展关联的科技创新集聚区。围绕光谷东科创岛,积极对接光谷科创资源和武汉高等院校,探索“离岸创新”“协同创新”“科创飞地”等合作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武汉科技成果加速在临空区转化。常态化对接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主动参与“联百校转千果”等科技活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扎实开展“四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大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含新量”“含绿量”,提高核心竞争力。
聚焦重点,在完善基础设施上持续发力。聚焦起步区、绿色循环产业园、锦冶线、机场高速二期等重点区域,做足要素保障、手续办理等前期准备工作,推动已启动项目加快建设,确保金虹路、5号路、13号路、14号路等4条园区道路7月份通车,启动昌盛路、春和路等2条道路建设,推动园区“三纵三横”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拉大框架,在拓展发展空间上持续发力。整体谋划,分批推进,通过全域国土综合治理,新增用地指标8300多亩,保证区·镇重点项目落地。同时,对项目区的矿山、湖泊、河港、农田、林地进行系统优化,将碎片化的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重新整合,构建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用地格局,全力为临空经济建设发展腾出新空间。
共建共享,在推进产城融合上持续发力。加大公共服务建设力度,提升镇域承载力,提高产城融合水平。全速推进大冶一中临空国际校区、临空医院、还建点B地块二期建设及三山湖农业3A景区申报等重点工程,打造宜业更宜居的城市副中心。同时,依托临空经济建设,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群众切实感受临空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福祉。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迎着灿烂春光,临空区·还地桥镇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着力构建梯次分布、互相衔接、特色彰显的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建设一二三产融合、经济活力迸发的现代化新城镇,当好大冶加快建成重要节点城市的桥头堡、冲刺千亿县市的排头兵、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的主力军。
责编丨陈 雪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程 霞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