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开门红】战鼓声声催奋进 千帆竞发启新程——“新春第一会”在全市上下掀起强烈反响

©原创   01-31 09:03   大冶市融媒体中心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郑甜甜 熊业欣 李尚书 乔绮曼)一年春作首,万事干为先。连日来,我市全力冲刺千亿县市、奋进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市上下掀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围绕2023年“八大行动”和一季度“开门红”工作目标推出务实做法、特色举措,为我市冲刺千亿县市、奋进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再做新贡献。

党建引领赋能高质量发展——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局长黄旭华

“今年,我们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以高质量党建凝聚推进大冶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气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局长黄旭华表示。

党建引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风向标”“指南针”。为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优势,市委组织部将党建引领行动的工作任务通过项目化、清单化,细分为“十个工程”。通过实施凝心铸魂、强基固本等工程,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奋进全国五十强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实施人才强市工程,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大冶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通过实施青蓝成长、正向激励等工程,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通过实施以考促干工程,聚焦主体功能区实施差异化考核,激励广大干部“跳起来摘桃子、跑起来奔目标”……十个工程齐发力,加码护航新发展。

2023年,市委组织部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行动”的牵头抓总作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统筹推进基层党建、干部、人才等工作,奋力争创组织工作新业绩,为大冶冲刺千亿县市、奋进全国五十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深化文明创建 提升文明素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主任张春明

细雨无声,滋润万物;文明不言,深入人心。“我们将持续聚焦‘5+11’系列精神文明创建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攻坚行动,着力开展源头整治、综合整治、常态整治工作,持续实施文明提升行动重点抓的思想道德铸魂、公民素质提升等‘十大工程’,推动全市形成‘文明城市人民建、文明创建靠人民’的浓厚氛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主任张春明表示。

同时,今年我市将“文明风尚言行赋礼”主题实践活动纳入重点工作,各部门单位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我来谈、文明礼仪我来学、文明出行我来教、文明习惯我来养、文明新风我来树”等活动,广泛开展文明礼仪线上线下知识普及活动,通过倡导有序排队、礼貌让座,整治曝光乱穿马路、乱闯红灯等行为,强化对不文明陋习的约束惩戒,在全市形成“人人守礼、家家有礼、事事讲礼、处处崇礼”的氛围。

2023年,我市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精神品格升华、功能品质优化、治理能力创新、形象品位提升,着力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人文魅力、发展活力,确保2023年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力争创建第七届县级全国文明城市50强。

强化科技赋能 把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文胜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2022年,我市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以全省第一、中部第一、全国第十的优异成绩通过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入全国50强,大冶湖高新区位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第88名。

2023年,我市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开展科技创新行动。“在全面总结2022年科技创新行动的前提下,为了不断巩固强项、补短板,出台《大冶市2023年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主要目的是不断深化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成果,为大冶加快建成重要节点城市、冲刺千亿县市、奋进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贡献科技力量。”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文胜介绍。2023年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指标任务共有14项,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要达到600家,新增科技型初创企业60家,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实现这个目标有一定的压力,但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干劲,才会持续进步,我们将主要从创新主体培育、关键技术攻关、各类‘双创’平台建设、创新资源集聚等方面着手。”

吴文胜介绍,《方案》还有两大亮点,明确提出推动创新型乡镇发展和发挥武汉科创策源地作用,用好大冶(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及“双区”平台,常态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技术对接,最大程度推动更多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在大冶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以控制成本为核心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朝霞

“我们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以创新改革为抓手、以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为着力点,强化政策落实、细化措施举措、深化改革集成,打好‘降本增效’组合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优化营商‘软环境’助推经济发展的‘硬实力’。”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朝霞说。

聚焦“一件事一次办”,加快打造数字政府,大力推进“网上办”“综窗办”,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一站受理、一窗通办”,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全面落实好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留抵退税等系列惠企政策,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大力推行“精细服务、简化流程、直达快享”,让政策红利快速从“纸上”落到企业“账上”。

同时,持续深化营商环境革命,以创建先行区为切入点,对标国内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和改革成果,打造3-5个具有大冶特色的突出品牌;推广亲商政企“午茶会”品牌至全市各乡镇,继续组织好项目协调会、企业座谈会等各类活动,用心用情服务企业,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实施“八大工程”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戴云

县域发展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而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2年我市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全年粮食、生猪、蔬菜等量足价稳;农业产业稳中有升,五大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乡村旅游创收16.13亿元。

“2023年将稳住‘量’的同时,提升‘质’的飞跃,着力稳住农业基本盘,进一步优布局、扩规模、强主体、壮加工、促融合、提效益,千方百计发展农业经济,为我市冲刺千亿县市、奋进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贡献‘三农’力量。”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戴云说。

实施优质粮油工程,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实施流域治理工程,强化流域全生命周期治理,打造幸福河湖;实施脱贫巩固工程,聚焦收入更快增长和保障更加充分,杜绝返贫致贫现象;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水产五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总产值达到112亿元以上,增长率不低于9%;实施农民增收工程,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使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实施乡村建设工程,强化共同缔造统领乡村建设,打造1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党建提升工程,以党建引领“四治融合”走出乡村善治之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施改革创新工程,盘活农村土地、农房等资产资源,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提升基层服务质效。

责编丨陈  雪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冯一波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