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 号角催征急,新春起航先。1月29日,春节后第二个工作日,我市召开冲刺千亿县市、奋进全国五十强工作会议,印发了《大冶市冲刺千亿县市奋进全国五十强2023年八大行动方案》《大冶市2023年八大行动一季度“开门红”实施方案》,动员全市上下以“开局就要抢跑、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状态,跑出新年“加速度”,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全力冲刺千亿县市、奋进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为黄石奋进全省第一方阵再作新贡献。
招商引资行动 在加快集群强链上下功夫
聚焦我市10条重点产业链,实施产业链招商,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大力开展产业集群招商,努力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成效。
全年目标
2023年,全市完成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35个、合同投资额不低于100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不少于100个(占比不低于75%);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5个,占比不低于18%(包括:10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50亿-100亿元项目不少于5个,10亿-50亿元项目不少于18个);完成新注册项目不少于110个;完成新开工入库项目不少于85个,项目入库总投资额不低于300亿元。
一季度目标
一季度,全市完成各项指标年度总目标的30%以上,主要为:完成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5个,总投资额不低于320亿元;完成新注册项目不少于30个;完成开工入库项目不少于20个,项目入库计划总投资额不低于40亿元。
项目建设行动 在扩大有效投资上下功夫
紧紧围绕项目谋划、项目招引、项目推进、项目争取、项目督办,用全生命周期理念服务项目,全力推进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入库、入库项目早投产。
全年目标
2023年谋划项目300个以上,谋划项目计划总投资3000亿元以上;2023年全年新签约项目135个,计划总投资额950亿元,新注册项目110个,实际到位资金600亿元(其中省外资金290亿元);2023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40个以上,总投资360亿元以上;入库项目投资额800亿元以上;投产项目150个(亿元以上项目80个以上),总投资200亿元以上。确保2023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总量达到580亿元以上;力争投资增长24%,总量突破600亿元;力争2023年对上争取各类资金100亿元以上。
一季度目标
新开工项目:全市一季度完成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2个以上,总投资108亿元以上。
入库项目:全市一季度入库5000万元以上项目77个以上;入库5000万元以下项目363个以上,入库投资额240亿元以上。
服务企业行动 在加强梯队培育上下功夫
开展新一轮“增信心、解难题、强动能、开新局”行动,进一步提高服务“四上”企业工作水平,壮大“四上”企业新根基,促进我市重点企业提质增效。
全年目标
确保2023年净增“四上”企业200家,其中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力争盘活企业10家;力争2023年全市银行业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超过700亿元,全年净增贷款增幅超过15%;全年为重点企业招工1万人以上,组织各类培训6000人以上;力争2023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到50家,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30个。
一季度目标
坚持“赶早集、迈大步、开高速”,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发展,力争主要工作任务和重要指标达到35%—40%。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力争一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力争一季度新增“四上”企业4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力争一季度开展招聘会不少于20场次,为企业招工不少于3000人。
科技创新行动 在强化成果转化上下功夫
紧扣“科技实力进入全国四十八强、全省前三位、黄石第一名”目标,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着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积极推进大冶(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建设,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在大冶落地转化。
全年目标
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2023年,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3.3%,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率达8%,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100%。
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2023年,培育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1个,总数达6个;认定省级创新创业平台6个,总数达到73个;认定黄石创新创业平台12个。
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2023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38家,总数达到300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2%,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0亿元。
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2023年,市级以上科技特派员达到44人,新增省级及以上创业孵化平台1个,总数达12家,新增科技型创业企业60家。
一季度目标
2023年一季度,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6亿元;完成规上企业研发投入、企业研发人员、新产品销售收入数据科技活动统计;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100%。
优化环境行动 在着力降本增效上下功夫
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切入点,强化政策落实、细化措施举措、深化改革集成,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用地成本、用工成本等等,打造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综合成本最低、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县市。
全年目标
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变更、注销便利度;拓展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业务范围。2023年,“一业一证”改革行业拓展至25个;全面实现我市进场交易项目不见面开标比例达到100%;纳税人年纳税缴费时间压减至80小时以内,纳税次数压减至4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确保2023年末全市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5%,全市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首贷户新增1500户。
一季度目标
认真对照省、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进行任务分解,形成“1+N”政策落实包;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办七组”联席会议、监测评价分析、政企沟通、监督评议等四大机制;积极申报2023年全省先行区创建改革事项;启动18个评价指标的自主改革;试点启动临空区云端政务超市建设;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建设审批实现“大综窗”;推进税务12366涉税(费)诉理热线与12345便民热线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政企“午茶会”。
乡村振兴行动 在打造特色产业上下功夫
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流域综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特色农业产业有新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有新突破。
全年目标
2023年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25万吨,油料产量达到5万吨以上;全市油菜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以上;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完成75个行政村建设目标任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确保达到93%以上;推进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水产五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农业总产值达到112亿元以上,增长率不低于9%;2023年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实施乡村建设工程,打造1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步开展共同缔造试点示范。
一季度目标
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大力推广双季稻,储备种子15万斤、化肥160万斤、农药3吨,完成早稻播种2万亩;完善村级医疗服务,完成20家村卫生室房屋硬件设施修缮任务;一季度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家;抓好农村厕所革命,明确1563座农村户厕改造对象和5个村开展省级整村推进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创建;组织文化惠民活动不少于50次。
文明提升行动 在改善城市品质上下功夫
重点实施思想道德铸魂工程、公民素质提升工程、城市创建补短板工程、城乡融合创建工程、健康生活培育工程、公共服务创优工程、社会治理创新工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提升工程、志愿服务助力工程、常态机制优化工程。
全年目标
力争我市2023年成功申报1个以上全省第五批国防教育基地;2023年选树大冶楷模(好人)10人以上,黄石楷模(好人)5人以上,选树湖北“道德模范”“荆楚楷模”“湖北好人”“中国好人”等3人以上;力争2023年“文明景区”达到100%;每月至少开展1次文明创建实地考察点位“对标对表、步步为赢”拉练活动;实现城区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覆盖率100%,社区居民参与创建大于96%,群众满意度大于95%。
一季度目标
一季度,实现全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文明城市创建应知应会知识宣传普及“三个全覆盖”;全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工作、先进典型宣传宣讲“三个全面铺开”;全面推进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建设和硬骨头整治,实现城区8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商街、商圈和农贸市场自治组织建设、居民小区消防设施排查、城区犬只底数摸排“四个到位”,城区电动车上牌率达98%以上,空中线缆年度整治任务50%以上;按“零失分”标准,推进网报工作提质增效;市级文明村达标率60%以上,市级文明镇达标率95%以上。
党建引领行动 在锻造“四敢”精神上下功夫
重点实施凝心铸魂工程、强基固本工程、赋能提质工程、示范引领工程、人才强市工程、选优建强工程、青蓝成长工程、从严监督工程、正向激励工程、“以考促干”工程。
全年目标
坚持强基固本、大抓基层,“整镇推进、整市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全域推进、全面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强化党组织“抓党建促发展”功能。举办2期全市科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新建改扩建农村党群服务中心不少于40个;全年集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不少于20个;打造10个清廉机关示范点;新发展知识分子党员100名左右,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员100名左右。
一季度目标
统筹推进党建引领行动“十大工程”,扎实做好理论武装、强基固本、育才聚才、选优育强等各项工作。持续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下沉;加快打造4条覆盖21个研学点的红色研学路线;推荐22个党支部申报2022年度黄石市“红旗型”党支部,选树22个大冶市“红旗型”党支部;实施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引进计划,新引进高层次人才不少于20人。
责编丨璩 靓
编审丨周春明
监审丨吴海燕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