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冯素华 通讯员 袁文华)一缕阳光可胜万里寒霜,一份温暖可润千户弱残。12月3日,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国际残疾人日”。
回望来路,市残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扮演好残疾人“娘家人”的角色,将“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落到实处,热情为残疾人办好事、解难事,用温暖人心的务实举措托起了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进村入户慰问残疾人
创新方法 切实让残疾人“零跑腿”
“谢谢你们专程来为我换新残疾证,真是解决了我们家换证的大麻烦!”5月24日,临空区·还地桥镇驾虹村村民皮全安(化名)在家接受了残疾等级评定,一家人担心的换证难题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
皮全安是位重度肢体残疾人,长期卧床,残疾证快到期时,他因身体原因无法到医院进行医学鉴定,家人一度非常着急。得知情况后,市残联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医生,为他提供上门办证服务。
“我们眼中的一小步,可能就是困难群众的万水千山。”为切实解决像皮全安一样的重度残疾人“想办证不方便办”的这一难题,市残联主动联合市卫健部门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先后深入14个乡镇(场)开展残疾评定、办理残疾人证等服务。截至目前,办证换证846人,其中上门鉴定379人,跨省通办3人,跨市通办1人,切实把“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成效转化为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成果,得到残疾人的高度赞扬。
为残疾人集中办理、更换残疾人证
就业增收 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
6月23日,在市残联与市商务局联合举办的残疾人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班结束后,李晓月(化名)萌发了准备开办网店的想法。
李晓月今年29岁,家住大冶农村,儿时因生病导致下肢残疾。创业对于腿脚不方便的她而言,曾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通过培训掌握了基本知识,她觉得梦想的光芒已经照进了自己的生活。
这,只是市残联推进残疾人教育和就业创业的一个缩影。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市残联开展送岗位到农村残疾人“家门口”、开启“订单式组织+菜单式培训+定向式就业”新模式,对准需求抓组织、对准岗位设培训、对准市场抓定向,实现供需双方就业与培训无缝对接。今年来,共举办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14期,对340名残疾人进行黄桃种植、土鸡养殖、电子商务等内容的培训;培育出红鑫模具和康盛科技公司两家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基地;发放补助资金8万元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13人;全市残疾人新增就业143人。同时充分运用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积极实施适应新型业态就业人员特点的技能培训,不断探索线上新型就业形式和培训项目,进一步拓宽残疾人灵活就业渠道。
送种养殖技术下乡
精准康复 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
9月22日,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来自金湖街道马叫社区的李师傳正带着5岁的孙子前来定制矫形鞋。他感激地说:“感谢政府的关爱和帮助,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会鼓励孙子更好地坚持康复训练,争取早日康复。”
当天,市残联为85名脑瘫儿童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每人免费适配了一双矫形鞋,让残疾儿童的家长们感激不已。
康复是残疾人工作永恒的主题。为实现让残疾人动起来、站起来、走出来的愿望,市残联抓实康复民生工程项目,深化精准康复服务,加强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在紧抓培训有效提升市、乡镇残联工作者队伍业务水平的同时,落实项目资金保障,斥资295万元为410名0-15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斥资28.47万元为1209名精神残疾人提供服药救助;斥资69.22万元为287名0至6岁在训残疾儿童发放家庭生活补助;斥资102万元发放轮椅等辅具383件,适配假肢54人,适配矫形鞋85人;斥资40余万元,建成了8个基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点,有效改善了残疾人身体功能,增强了残疾人的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
完善服务 筑牢残疾人社会保障
“我们俩的‘两项补贴’按时汇到,解决了全家生活问题,现在的日子好过多了!”11月19日,金湖街道残疾人刘师傅激动地对市残联工作人员说。
生活起居便利是残疾人美好生活的起点。市残联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做到“应补尽补”。强化数据信息对接共享,每月及时将新办证残疾人名单反馈各乡镇,对符合“两项补贴”条件的残疾人,及时协助其申报办理。投入71万元为辖区内17751名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2022年在保金不变的基础上,部分单项保险理赔资金增加,进一步提升了残疾人抵御风险和疾病的能力。同时,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安置工作,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入教、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医教结合等方式推进融合教育,解决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问题;加大对残疾在读学生资助力度,为73名残疾人大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提供资助17.2万元,为245名高中阶段残疾人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提供资助24.5万元……这些服务切实为残疾人群众建起了生活安居的“防火墙”。
无障碍改造 提高残疾人幸福指数
“我现在可以自己在家洗澡、做饭了,非常感谢政府为我们残疾人带来的实惠。”金湖街道栖儒桥村村民黄全林(化名)激动地表示,由于肢体残疾,他之前苦于没法独自做饭,经改造后的灶台降低了高度,现在坐在轮椅上就可以炒菜。
不仅如此,黄全林家中地面贴上了防滑砖,安装了安全扶手和马桶;新建的楼梯坡道方便了老人的畅通出行,出门不需要有人帮忙推车,大大降低了跌倒风险,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
2022年,市残联按照重度残疾人优先、贫困残疾人优先、改造愿望强烈残疾人优先的“三优先”和入户了解到位、施工监管到位、检查验收到位的“三到位”原则,稳步推进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着眼于残疾人最基本、最迫切、最可行的改造内容,在地面平整及坡化、房门改造、卫生间改造、厨房改造等方面实行“私人定制”式改造,共计投入4200万元、改造700户,让残疾人实现了从有米难做饭、有水难洗澡、内急难如厕到生活可自理、出行更方便、家人能放心的转变,真正提升了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责编丨璩 靓 涂 寇(实习)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叶 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