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但超)大冶,是世界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历史悠久的矿冶名城,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千载光阴里的大冶变幻万千、美不胜收,那是天光云影里留痕的历史之美,也是山岚雾霭的自然之美,更是丰富多元独特的人文之美。近年来,在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大冶经济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产业更强了,城市更美了,生态更好了。
在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需求中,我市以“实干”回应期盼,加速融入武汉都市圈、加快建设临空经济区,全面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时代奔腾中朝乾夕惕、久久为功、向美而行。
加速融入武汉都市圈
四千年炉火生生不息,开启了独特的青铜文明。而今风起潮头,大冶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2021年12月2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座谈会召开,省委、省政府要求强化“九城就是一城”理念,全力打造“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全国重要增长极。而大冶作为武汉都市圈中的一个重要支点,依托长江,背靠武汉,北连鄂州,南毗九江,西邻咸宁,东达安庆,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环境,产城融合势在必行。
今年11月9日,武阳高速公路大冶段最长隧道黄坪山隧道右幅提前三个月贯通,为全线实现2023年9月30日通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作为全线实现连接武汉、南昌、黄石等地的重要交通干线,武阳高速将把缩短大冶至武汉的时空距离压缩40分钟以内,为大冶全面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构建了极强的交通渠道。
高铁南路(大冶东)建成通车
无独有偶,11月17日,华晨铝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科担联合贷”,成功获得湖北银行大冶支行500万元信用贷款。作为与省科技融资担保公司联合担保的县级首笔“科担联合贷”,这也是我市金融一体化建设迈出的坚实步伐,进一步改善我市企业融资环境,定向引流“金融活水”。
再看产业,9月份,融通高科三期项目八个月时间建成,实现产值65亿元的裂变式增长;仕上电子落户大冶,从事半导体、面板制程设备的精密洗净及再生处理。近年来,我市主动对接武汉万亿级新能源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谋划建设大冶湖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大力引进相关配套协同项目,不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融入武汉都市圈,抢占发展新风口,布局未来产业端。
浚星光电员工正在操作三坐标测量机
乘势而上方启新程。今年3月,我市还出台《大冶市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要求三年内构建深度融合的综合交通体系、建共链协作的产业生态,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桥头堡,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着力提升民生共保共享水平,着力完善制度协同共建体系。细致全面的规划纲领,敢为人先的行动自觉,百舸争流的产业发展态势,进一步加快了我市建成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市的进程。
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2019年,湖北鄂州民用机场宣布开工建设,距离鄂州花湖机场26公里,距离武汉光谷50公里的临空区·还地桥镇,坐拥临空、临光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迎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2020年,黄石市委市政府抢抓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重大历史机遇,正式成立临空区·还地桥镇,大冶毗邻武汉的唯一临空区正式落地。至此,临空区以黄石四大经济主战场、大冶两大经济主战场之身份,成为了我市融入“武鄂黄黄”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和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的桥头堡,让我市以更有辨识度的城市角色融入全省城市群的战略中。
发展临空区,不仅仅是为了开辟物流通道,更重要的是构建高质量产业体系。今年11月初,在临空区·还地桥镇科太科创产业园临时办公地点,招商经理们正在忙碌着整理客户资料。作为区·镇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科太科创产业园计划总投资50亿元,规划用地面积600亩,该项目分三期进行,主要对接武汉电子信息产业,为中小企业形成配套,为电子信息产业补链、强链。
近年来,该区·镇始终坚持强链补链,不等不靠,紧盯“临空高端制造业集聚区”目标,积极对接大武汉,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打造先进制造、智能物流、科技创新、生活服务、生态农旅发展格局。截至目前,新签约项目13个、新开工项目8个、新投产项目8个。将投资30亿元,陆续启动冷链物流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工业供水厂一期、科创中心一期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区·镇产业转型升级铺平道路。
该区·镇还以产业发展机遇带动镇域综合素质整体跃升,按照全域临空的理念,加大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功能更新,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构建生产高效、生活方便、生态宜居的高质量发展区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产业项目接踵而至,全域规划建设快马加鞭,处处呈现出一派蓬勃兴旺的景象,该区·镇将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多元布局积蓄新动能
近日,记者走进祥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生产车间,一股热气腾腾的生产气息扑面而来,工人们专注、娴熟地忙着手头的工作。
今年,祥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1亿元的二期项目正式落地,积极利用海外和国内两个市场,不断巩固现有新能源材料、光伏组件用封装胶膜等客户占有率,预计今年销售额可达15亿元。
发展优势在于生产优势,生产的优势在于产业链条多元集聚、产品生产高新特精。面对新形势,我市没有躺在资源上“睡大觉”,而是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考量自身基础和优势,优先考虑本地资源产业链“上承下联”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形成内外联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技改提升、科技创新步伐,推动产业向绿色、高端、智能方向发展。
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劲牌公司,多点带动,推动包装、制瓶、制盖、物流等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200亿元规模的上下游产业集群;
立中轮毂新产品展示
当年签约、快速投产的立中轮毂,年产轮毂270万只以上,正逐步朝着华中地区最大的汽车轮毂生产基地的目标稳步前进;
金诺矿山设备潜心探索湿式弹簧制动技术应用,深掘国际市场“富矿”,产品远销印尼、刚果(金)等亚非国家;
百年老企新冶特钢,累计投入技改资金数百亿元,持续开展全方位技术改造,成功实现了凤凰涅槃;
新冶特钢产品车间
还有融通高科、祥邦科技、展旺等新兴企业正精准对接全省万亿新能源、光电子产业集群……
近年来,全市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98个,推进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制造、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纺织服装等六大产业集群发展,2021年六大重点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0%;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17个,盘活重点企业25家。我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7家,居湖北省县(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60亿元。
如今的大冶,顺势而为出新招,应势而动育新机;未来的大冶,必将硕果累累满枝头,光彩夺目美无限。
责编丨陈 雪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叶 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