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三老”】刘增安:“乐于服务村民一辈子”

©原创   11-03 08:53   大冶市融媒体中心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郑甜甜)一条清流穿街而过,将姜桥村分为上街湾和下街湾。鹅卵石铺设的港堤,大理石做成的栏杆,港道上独具特色的凉亭,眼前的一切,让今年73岁的老党员刘增安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刘增安,出生于1949年,从16岁起开始种田,因常年和农田打交道,皮肤被晒得黝黑,因此他在村里有个外号“黑皮子”。1975年,姜桥原大队长因村民粮食不够吃,长期一日三餐吃红薯,便找来会种粮食的刘增安商量。同年,刘增安带领村民改田改地,将大片荒山开垦出来种植水稻。

“我记得1975年湾里生产粮食4万斤,一下子全村的粮食问题就解决了,这也是村里的第一次大丰收。”刘增安回忆起往事,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在七十年代,姜桥村的港道上还没有石拱桥,村民出行不方便,刘增安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便组织村民一起商讨解决办法。“建个桥要用钱,这个钱从哪里来?”“算了吧,建桥太麻烦了。”面对村民意见不一,刘增安当即决定桥还是要建,钱由他去借。没过多久,在大家齐心协力下,一个连接两个湾的石桥搭建成了。

姜桥村是一个千年古村,人口姓氏多,共有18个姓,其中左姓占了90%,而刘姓村民只有百来户。如何把这么多不同姓氏的村民汇聚一起,村民道出了刘增安任该村党支部书记时的“秘密”。

“我们姜桥村姓氏多,以前宗族矛盾复杂,老支书主持公道,积极化解矛盾,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所以我们都很信服他。”今年77岁的左宏运告诉记者,记得1996年村民没钱交农业税时,老支书就先拿自己的工资交上去,跟大家说有钱了再还,这话一出感动了不少村民,也解了一部分村民的难题。

1996年,由于家庭发生变故,刘增安辞去姜桥村党支部书记一职。2001年12月村“两委”换届时,刘增安再一次当选姜桥村党支部书记。

“我们老支书一直是个为人正派的人,即使他退休了,村里有事需要他调解,老支书二话不说就回到村里。”姜桥村党支部书记左可龙说,如今的姜桥村户与户通、村与村通,都和老支书的辛苦付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0多年来,姜桥村修了通往城里的道路,也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姜桥村拍照打卡。如今,村民的日子过好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保持晚节,发挥余热,为村民服务一辈子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刘增安说。

责编丨李  珍  涂  寇(实习)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姚文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