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三老”】周光生:深藏功名60多年

©原创   10-31 08:54   大冶市融媒体中心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尚甜甜)陈旧的军功章,破损的证明书,泛黄的退伍证……这是殷祖镇丁山村案山周湾的退伍老兵周光生珍藏的“宝贝”,他却从来没有向世人炫耀,更没有用这些“宝贝”为自己谋取利益。“我是一名老党员,不能给组织添麻烦。”这是93岁的周光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周光生,出生于1929年,22岁加入第四野战军,成为一名水利工程兵。“在那个年代,训练很苦,吃得也很差,但没有一个战士叫苦叫累,心里想着早点把本领学到手为国效劳。”谈及当时的生活,周光生历历在目。

1953年,周光生参加抗美援朝部队,在部队即将横跨鸭绿江前夕,突然被通知停战。周光生和战士们随部队前往海南做桥梁道路修筑与修复工作。这四年的修路生活,周光生可谓是“硕果累累”。

“当时修路没有机械设备,所有的运输方式都要靠人工挑、扛,不仅累而且效率低。我就利用闲暇时间将木头制作出一辆可以拖土的推车,不仅省力,而且速度快,还在部队推广。为此,部队为我记了二等功。”说到这里,周光生只是微微一笑,随后拿出了一只黑色公文包。

在他的黑色公文包里,有一张军人证明书和一个红色小本子,红色小本子上清晰地写着“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这几个字虽然简单,但份量很重。周光生说,虽然自己没什么文化,但是喜欢钻研,获得的荣誉都是因为发明了实用的物品得来的。

四年后,周光生复员回到了家乡。本可以选择轻松的工作,安享清福,但他觉得自己没什么文化,不能给组织添乱,最后选择去武汉钢铁厂当了一名修理工。进入钢铁厂的周光生不改军人本色,悉心钻研,成为了一名7级修理工。之后因年老的母亲需要照顾,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农民。

60多年来,周光生刻意尘封自己的功绩,连儿女们也不知情。“我父亲明知自己立了功,但是复员之后却只字不提,既没有借此来炫耀自己,也没有以此要求政府给予特殊照顾。”周光生的大儿子周邦富说,父亲的事迹直到几年前办退伍证寻找证件时,他才惊奇地发现了父亲当年的军功章、奖章,这才知道父亲当年立过功。

周光生一辈子深藏功名、低调做人。他这样要求自己,更是这样要求家人。多年来,他一直保持朴实纯粹的作风,不给组织添麻烦,住的是老房子,屋内只摆放着简单的家具。

周光生深藏功名60多年,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见证祖国走向富强。如今,曾经年轻的他已满头华发,但岁月不曾使他的初心改变分毫。

责编丨冯  馨  涂  寇(实习)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吴海燕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