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郑甜甜)十年,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间;十年,是奋斗者深耕迸发的沧海桑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难题,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市人民医院新院区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医改事关民生福祉,承载着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期盼,如何破解群众“看病贵”问题一直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
“以前买特殊药贵不说,还要去黄石医院,别提多麻烦。现在不仅家门口的药店可以买到,报销比例一点也不低,一年下来可以省好几千块钱。”今年63岁的王和平拿着刚买到的特殊药说道。
王和平前几年被查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子女常年在外打工,每个月只能一个人去黄石医院开药,一来一回时间久了身体吃不消。当得知家门口的药房就可以买自己需要的特殊药品,王和平不禁感叹,现在的医疗服务真的是便民又惠民。
“在新版县级药品目录中,基本药物作为常见病、慢性病用药,所占比例进一步提高,均实行零差率销售。”据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家门口购买特殊药品,只是我市全面推进医改工作的一部分。为保障医疗政策切实惠及百姓,十年来,我市念好“总”“选”“定”“付”“分”五字经,在支付改革中凝聚医疗、医保合力,督促各定点医疗机构落实药品目录调入、调出工作,并根据功能定位、临床需求和诊疗能力等及时配备、合理使用药品。
同时,执行县域内“医共体”的住院总额预付管理机制,实行“总额预付,过程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原则,对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编制总额预付额度,由市总医院统筹管理,促使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从而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赢得居民信任,首要因素是医护人员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村医为患者取药
基层卫生服务提档升级
“降压药一定不要忘了吃,平时要注意清淡饮食,适当加强锻炼。”近日,刘仁八镇东面垅村卫生室村医段华卿一边给村民刘金娥测量血压,一边仔细叮嘱。
刘仁八镇东面垅村距镇卫生院近10公里,以前村民去镇卫生院看病往返路途遥远,加上村里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往返镇卫生院需要花上大半天时间。为了改善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村“两委”和镇卫生院借助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建设东风,完善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并选派了一名有资质的年轻村医,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等服务。
“原来的卫生室医疗环境确实很差,房间漏水不说,还长了大片霉菌。村民的健康档案也好长时间没有更新,我只能通过手工一个个地逐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段华卿说,现在村里老人比较多,其中大多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村民的用药需求,目前卫生室配备药品有100余种,都在国家基药目录当中,这样村民在家门口随时可以享受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义诊进村庄
据了解,我市有328个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接近700名。
十年来,我市为促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创新思路,在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建设和落实村医待遇上进行有益尝试,相继出台了《大冶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全面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构建起市、乡、村三级联动的市域医疗服务管理体系,真正实现了村民足不出村也能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是提升全市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需求的民生工程。
日前,记者在市重大疾病救治基地施工现场看到,材料运输车一辆辆穿梭在工地,钢筋工、油漆工、搬运工们正头顶骄阳,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该项目也是我市打造公共卫生体系“大冶样板”,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
“目前,项目已进入精装修、安装和设备调控阶段。”据中建三局市重大疾病救治基地项目工程部负责人左育才介绍,目前是项目建设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了让市民早日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项目现场每天安排了300余名施工人员,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抢抓工期,确保项目如期交付。
近几年来,为增进民生福祉,我市抢抓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重大机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建设。成功申报重大疾病救治基地、中医医院中医传染病综合大楼、中医医院医技康复楼、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及疾控中心实验室、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购置等16个新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26.4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7个,正在施工项目9个。
这些项目建成后,新增床位2580张,全市医疗总床位将达到6672张,千人口拥有床位数达到8.62张,将整体提升我市公共卫生医疗水平。
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治疗颈椎病
推进医共体建设 筑牢医疗“网底”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织牢织密公共卫生这张网,关键在基层、网底在基层。
“医生,今天上午突然一阵胸痛是什么原因呢。”“除了胸痛还有别的不舒服的地方吗?”近日,保安镇中心卫生院一名男性患者捂着胸口与医生交流病情,经医院胸痛救治小组医生会诊后,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保安镇中心卫生院迅速与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联系,开通绿色通道进行线上会诊。
通过远程会诊后,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专家建议立即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并发症发生,30分钟后患者胸痛缓解。患者家属不仅对医院及时救治表示深深的感谢,更是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和技术水平赞叹不已。
十年来,我市突破现有体制,形成“管、办”分离的纵向紧密型“医共体”,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通过不断加强远程会诊中心、影像诊断中心、检验诊断中心和远程心电中心等“八个中心”建设;建立“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医共体内医疗服务模式,其中市人民医院与16家基层医院开通“健康之路”分级诊疗平台,2021年全年医共体整体联动,经分级诊疗平台,共转诊患者912人次、基层医疗机构上转危急重症患者405人次;不断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范村卫生室管理,推进公共卫生服务,让村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数说变化:
2018年位列全省县级医共体建设医院排名第一;
2019年我市获全省健康促进先进县(市)和慢性病管理示范区;
2021年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大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评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的2021年度中国现代医院管理典型案例——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第一名;
2022年8月,我市在第四届“健康县域卓越建设者”系列评选中,获评“中国县域医共体建设示范奖”;
全市设固定接种点(接种门诊)22个、方舱接种点1个、城区组建移动接种队4支、每乡镇组建1支移动接种队,接种台53个,配备签核设备67台,日接种能力可达25000人;
全市建成规范化发热门诊13个,对发热病人实行严格核酸检测和临床排查,核酸检测率100%;
“十三五”期间全市医疗机构申报立项医疗、护理新技术新项目43项,完成34项;
“两病”对象免费服药人数已经达到9134人,免费发放的药物达到11.7万元;
截至目前,全市新冠疫苗累计接种1797479剂次;665189人,其中完成两剂次疫苗接种658002人。
人物故事:
医药单中的“增”与“减”
今年60岁的熊玉梅,家住罗家桥街道徐家铺小区,是一名农村妇女。
十多年前在子女的建议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检查后查出患有高血压,从此每个月去医院挂号、开单子、缴费、取药……对熊玉梅来说是家常便饭。在她印象里,每年个人医保账户里的500多元都不够用,常要自掏腰包。
“每年交的也还是那些钱,用的还是那些药,但好像报销的钱多了,结余的也多了。”2019年前后,熊玉梅发现自己医保账户里开始有了结余。
为此熊玉梅特意去了一趟市医疗保障局,该局工作人员解释道:因为近几年门诊和住院费用经过“一站式”医疗报销后,结算报销比例达91.91%。除此之外,根据国家政策增加特殊药品种类,一些常见的特殊药品从2017年仅有40种,到现在已经有163种药品纳入医保报销的行列中,因此自费金额从近百元降到了如今的十多元。
除了“变薄”的医药账单,对熊玉梅来说,还有一个新变化,那就是来医院的频次明显降低,“慢特病”门诊开药从以前一个月一次,放宽到现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购买3个月的药量,不用经常跑医院,更加方便了;社区卫生院还与她签订了家庭医生协议,不仅定期上门,还经常打电话叮嘱她按时用药、复查。
而熊玉梅只是千千万万医改受益者中的一个。对于未来的医疗卫生改革,熊玉梅也有自己的期盼。她希望,不仅要看得上、看得起病,更要看得好病,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指尖上”的优质医疗服务。
记者手记:
“病有所医”一直是全民关注的话题,让群众不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医疗保障的出发点和职责所在。
十年来,我市医疗卫生改革蹄疾步稳,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制度逐渐完善。从惠民政策落实、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到就医便捷度的提升,一路走来我市就医环境、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不断“翻新”,都体现在了百姓求医购药的细节里。
民生实事一件接一件地办、一年接一年地干,诚心诚意为民解忧,尽心尽力为民谋福。如今,一个越织越密的卫生健康网络已全面覆盖城乡,我市正以一往无前的勇气、踏石留印的韧劲乘风破浪,全力跑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健康红利”。
责编丨璩 靓
编审丨周春明
监审丨姚文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