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大冶这十年】科技引领发展 创新赢得未来

10-02 19:32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熊业欣)创新,决定着一个城市发展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被摆在了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这一“关键变量”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从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到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我市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锚定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形成了“科技支撑工业做大做强、科技引领农业做精做优、科技促进生态做绿做美”等创新模式,努力打通一条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以创新为墨,用实干为笔,全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产业之城  科技企业站“C位” 强链延链壮集群

2008年,我市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名单。此后,我市坚持转型发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从地下到地上、从黑色到绿色、从传统到现代、从依赖资源到超越资源,我市经济结构实现从“一矿为主、工业独大”到“三产并进、协调发展”,从矿冶之城转为生态之城。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高企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推进高企后备库、平台后备库、知识产权后备库与技改项目库、科技招商项目库“五库”联通,精准培育创新主体。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科技型企业培育库,“驼鹿”、“瞪羚”企业培育库等“三库”联通齐育模式,培育“新物种”企业。

普罗格智芯将调度、控制、通信、物联等核心技术与物流装备进行深度融合,让软硬件无缝连接,全面实现了生产物流、仓储物流场景一站式智能化服务;迪峰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换热器产品已远销美、德、意、日、韩等国家;金诺矿山设备深掘国际市场“富矿”,产品远销印尼、刚果等亚非国家……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从“制造”到“智造”,一家家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攻坚,实现创新领跑。

走进大冶湖高新区各项目建设现场,处处可见塔吊林立、车辆穿梭,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一片片关乎未来发展的建设项目正在快马加鞭。

立中集团大冶生产基地于今年2月签约,仅3个多月,一期技改项目就实现投产,待二期项目建成,可实现年产轮毂300万只,成为华中地区规模较大的汽车轮毂生产基地;劲牌公司投资100亿元建设的健康白酒产业园,24栋建筑已竣工。项目分两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将“再造一个劲牌”;相隔不远,融通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三期项目正紧张施工。该项目致力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研发生产,融通高科一、二期投产,产能已位于行业第三,今年产值将突破百亿元。在我市这方生机勃勃的兴业热土上,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正迸发出澎湃力量。

宏泰铝业公司从一家来料加工的传统企业到现在拥有自主研发高端铝合金新材料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其自主研发的高端太阳能用、比亚迪宜家高端家居用等铝型材产品已成为日本及欧洲发达国家的俏销产品。该公司是我市土生土育的创新主体,也是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目前,像宏泰公司这样靠科技创新力量发展壮大的企业有许多,如“矿二代”企业冯家山硅纤,把低端的矿材料做到新型功能硅纤维新材料,成为具有世界顶级水平的绿色环保智能硅灰石纤维制造企业……

让“智技融合”,产业迈上新台阶,折射出大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奥秘——企业“引航”、担当主力。

十年春华秋实。这十年间,我市更多企业投身创新大业,更多科技成果投入市场。2012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不到10家,2021年增长至197家,在全省县(市)中排名第一,2022年预计突破250家;科技专项资金从“十三五”初的2000万元提高到2021年的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5亿元到如今的160亿元……从“十”到“百”,从“千”到“万”,从“万”到“亿”,从“十亿”到“百亿”,计数单位的悄然变化记录着这座活力之城的历史进程,也成为见证我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度量衡”。

如今,我市积极融入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主动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链、黄石PCB产业千亿产业链,全力推进智能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电子信息等10条重点产业链建设。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支撑、配套企业集聚的“6+1”制造业主导产业集群。2021年,我市6大重点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0%。

创新高地  不问英雄出身处 厚植创新生态圈

科技创新,什么最重要?“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答案都指向人才。10年来,我市始终在人才制度创新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等方面努力探索,通过“政策引才、平台聚才、项目揽才”不断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在湖北大学设立人才工作站、密集开展人才引进校园招聘、专家人才对接活动等等,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模式。目前,我市人才总量约8万人。

8月24日,科技部公布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通过名单,我市顺利通过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开展创新型县市试点建设三年来,我市通过“铜都英才”“资智回冶”“招硕引博”等计划,引进了600多位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科技人才。

湖北碞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苏宇是我市引进的首位海归博士,他的技术让石渣、石粉变废为宝,甚至可以应用到机场跑道。为引进这样的人才,我市专门设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围绕签证、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等出台一系列政策,苏宇在去年一年享受到的人才计划补贴、安家补贴等超过60万元。现在,他准备在黄石买房,享受购房补贴后,只用掏六成房款。

对于当地企业发展所需的其他人才,我市则和企业一起设计了一套组合拳。比如电池材料领域重点企业融通高科,近3年从世界500强企业引进了10多位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企业给了他们股权,政府为他们补贴工资。

这一系列重磅人才计划,不遗余力打造创新人才聚集高地,切实保障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为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2019年,我市高规格通过《关于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大冶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这个被广泛称为“科技18条”的政策,在体制机制上为科技创新这艘巨轮的全速前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今年,我市对“科技18条”政策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新物种”企业、飞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乡镇等支持政策,进一步激励创新创业,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创新创业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十大创新平台”计划和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扫零行动,深化“一企一校一平台”和“一产一院”的建设模式。目前,我市有国家级创新平台5家、省级创新平台62家,黄石市级创新平台90家,规上制造业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了全覆盖。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星创天地、国家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双创载体、国家火炬有色金属特色材料产业基地等“国”字号创新载体平台支撑作用显著。

链接光谷科创大走廊创新资源。以黄石大冶湖国家高新区、黄石临空经济区为主战场,主动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创新资源,建立“研发孵化在武汉、生产加速在大冶”协同创新模式。在湖北省率先建设大学科技园,华科、武大、湖北理工等9所高校和研发团队已经入驻。依托黄石(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打造“创新飞地生态圈”,为企业“招才引智”提供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写好“下一个十年”的答卷,更重要的是走好“今天”这步棋。踏着自立自强创新发展的时代节拍,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我市将继续坚持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抢抓光谷科创大走廊向东延伸机遇,努力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重要节点。

数说变化

高新技术企业有19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6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47家;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229家,基本实现全覆盖,隐形冠军企业2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新物种”企业6家;国家级创新平台5家、省级创新平台62家,黄石市级创新平台90家。

成功通过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验收;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52位,被纳入科技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县市,连续多年获湖北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优秀县市;科技专项资金从“十三五”初的2000万元提高到2021年的1亿元。

迪峰换热器、晨信光电等多家企业在武汉建立了“飞地型”研发机构,普罗格智芯、创界生物等5家企业已入驻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

通过引导服务,先后帮助40余家科技型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理工学院等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解决技术难题60余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37.2亿元。

获得国家级“百城百园”、省厅“磷酸铁锂回收研究及其产业化”及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专项等系列技术攻关项目,获得上级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46项。

人物故事:用舌尖守好品质关的技术尖兵

今年45岁的劲牌研究院高级技术经理、高级工程师乐细选,200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7月入职劲牌公司。2021年以来,她潜心产品研发一线,苦练基本功,在微生物酿造、关键风味物质研究分析、动物醉酒研究等专业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记者在劲牌公司健康白酒研究实验室见到乐细选时,她和同事正在对不同品牌的酱酒进行品鉴和分析。

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分析风味物质,为劲牌公司正在研发的白酒编写技术改良报告,是乐细选眼下的任务。为了鉴别细微的差别,她时常一天要品酒10多轮。“基础研发工作的核心是工匠精神,从一粒粮食一滴水到销售给消费者的每一瓶中国劲酒、毛铺苦荞酒,都需要严格把关。”

乐细选品鉴每一种类型的白酒,都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其香型、风味和品质。凭借过硬的技术本领,乐细选在前进的路上越走越远。“我想依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企业添砖加瓦,在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方面取得更多的成就,帮助企业迈向更高的地位。”

劲牌公司作为我市龙头企业,旗下保健酒以及毛铺健康白酒享誉全国,品牌的背后,离不开劲牌人对品质的不懈追求,正是有乐细选这样用舌尖的坚守铸就匠心,从“科技力”到“产品力”,品出劲牌科技发展的每一步。

解码劲牌的成功,不难发现,科技创新贯穿全过程。从一家县域酒厂发展成为一家现代化健康产品企业,从普通白酒到畅销海内外的中国劲酒,再到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毛铺酒,劲牌在一步步发展壮大中,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品质,在传统产业中注入科技因子,以健康理念引领企业前行的方向,与时代合拍,与健康同频,一路铿锵,一路芬芳。

记者手记:科技创新 未来可期

时间是最直接的见证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回望我市这几年的发展之路,这句话让人感触最深。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科技创新这个词过于抽象,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新技术问世,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给社会带来的改变及其重要性。

近年来,我市结合自身发展优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系统改革破坚冰、以产业集聚壮实体,以创新开放提能级、以生态治理优环境、以城乡融合拓格局。

一系列创新性的改革措施,极大提升了我市的行政效能,培育出的一流营商环境,塑造出大冶务实创新的“气质”,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和创业者。

高科技人才愿意来到这里寻梦,产业布局能够容纳他们的梦想;大企业驻扎于此,这里的产业政策和扶持力度足够吸引人才;投资商们愿意来此投资,政府为企业办实事的态度和举措给了他们信心。

创新发展正当时,“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当前,我市正处在发展关键阶段。唯有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答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考题,才能在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责编丨姜   皓  周春明

编审丨祝望林 赵辅拥

监审丨冯一波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