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乔绮曼)驻足城市街头,车水马龙秩序井然;漫步街心公园,风景如画心旷神怡;置身市井小巷,人间“烟火”温暖弥漫;流连社区家园,邻里和睦互助友善……回顾十年,每一幕都折射出这座城市在追寻现代文明过程中的点滴变化。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城市创建的主方向。近年来,我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统筹推进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创建工作,提升文明创建的保障力、承载力、持久力、凝聚力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擦亮城市幸福底色。
市区风貌
以“新”示人 生活环境更新迭代
一个老小区、一段旧时光,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在我市创建文明城市道路上,通过一系列改造工作,让“老”小区焕发“新”风景,成为居民幸福的家园。
“以前小区不仅墙面残旧,还缺少停车位、娱乐场所,现在不仅基础设施完善了,焕然一新的小游园还成了我们小区的‘新名片’,吸引了不少附近小区的居民过来参观、游玩。”谈及棋盘山巷民政局家属区的新面貌,在这里居住了27年的曹祥胜甚是满意。
改造后的民政局家属区
民政局家属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存在基础设施老化、无车位规划、绿化杂乱无章等诸多问题。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居民共同协商小区“改不改”“怎么改”“如何管”,集思广益的改造方案让小区迎来了“内外兼修”的美丽蜕变,也赢得了居民的一致认可。
同样令人欣喜的改变也发生在伍家垅片区。据了解,伍家垅巷裕民路、地质巷是湖滨路的背街小巷,同时也是我市中心城区重要集贸市场所在地,住有3000余户居民,每天流动人口近万人。
柯毛枝是地质巷的原居民,回想起巷子的原貌仍是历历在目,“过去这条巷子最宽的地方不足1米,沿路全都是占道经营的商贩,别说走车了,就连人进出都费劲。”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吹响之后,柯毛枝带头拆除家中的钢架结构棚,其他居民纷纷响应,在拆除工作正式开始的当天,地质巷占道经营的雨棚等拆除了一大半。
历经一个月的时间,在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下,相关部门将地质巷违建全部拆除到位,扩宽街道8米,道路刷黑650米,固定门店归店经营,流动摊贩、占道经营摊贩搬进国贸新天地“禾鲜生”农贸市场合法经营。看着焕然一新的地质巷,柯毛枝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当时怎么也想不到地质巷能变成今天这样,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第一次感觉像是来了一个新地方,不仅路变宽了、墙变白了,居民心里也更敞亮了。”
改造后的地质巷
幸福感和获得感是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试金石”。对百姓来说,身边令人惊喜的变化才是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源泉。2021年,我市投资2.13亿元,对和平、保康等11个社区44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涉及房屋456栋、住户11914户,小区面积达110.03万㎡,并且全面改进背街小巷的综合环境,提升人居环境安全指数。通过居民房前屋后的变化,让城市更有气质,也让居民生活更有品质。
以“净”悦人 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行走在大冶街头,如果你仔细留意会发现,公共场所乱扔烟头的人少了,休闲广场上游玩休憩的人多了,农贸市场地面干净了……这些变化,让城市中的你看得见、感受得到。
“早晨刚进的菠菜,放心买吧!你看这菜多水灵……”9月23日,在中心农贸市场,经营户华丹一边招呼顾客,一边忙着为顾客称菜。
对于农贸市场的改变,在这里经营了40年的华丹心里最清楚,“过去,进农贸市场要踮着脚尖走路,经常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穿白裤子、白鞋进去都不怕,可以说,改造之后的市场环境不比超市差了。”
农贸市场是市民“菜篮子”供应的重要场所,直接关系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工作,按“一个市场、一个专班、一套方案”等措施,先后投入5000万元以上,按照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分区明确、货架摆放整齐、服务文明礼貌的总体要求,对建成区农贸市场逐一进行规划设计、全面改造。
环境的改变,发生在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墈头居住了30年的曹盛英由衷地感叹道,“以前这里很脏、很乱,我们都只能在旁边的树林里休闲锻炼。如今环境变得这么好,可以在这里散步、娱乐,实在是太好了。”2019年,我市投资180余万元,将墈头临时农贸市场规划建设成小游园,并列为创卫重点工程;2021年,墈头小游园和墈头绿茵长廊整合提档升级,打造成为夕阳红广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夕阳红广场
几年来,全市深入实施系列文明创建工程,集中开展了交通秩序优化、农贸市场及马路市场整治等“七大行动”。通过持续推进创卫工程,让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的城市变化,带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的不断增强。
以“美”怡人 擦亮城市生态名片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园林无疑就是城市的那颗“绿肺”。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十年间,家住伍桥的市民冯凡见证了尹家湖公园从无到有的全过程,“过去的尹家湖公园还是一片荒地,当时真是没想到这里会变得风景这么好。现在全家不管是出游还是锻炼,都喜欢来尹家湖公园,哪怕只是散散步都很舒服。”
尹家湖公园分两期建设,从2013年西岸兴建,到2017年东岸完工,通过栽植香樟、桂花、樱花等44个品种8950株,杜鹃、金边黄杨等灌木616320株,睡莲、八仙花、荷花等水生植物305620株,初步达到水体保护与景观绿化的一体化功能。
“新生”公园“破土而出”,“悠久”公园“更新换代”。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青龙山公园,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2016年,市委市政府将青龙山公园三期建设工程列入市重点工程,以方便和服务市民为出发点,着力打造一项民生工程。2019年8月,青龙山公园三期建成开园,新园总用地面积130.99亩,总投资1694万元。在保留原有的植被、地貌的基础上,沿湖打造自然生态驳岸,将老园区和湖心岛游园有机结合了起来。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自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我市继续高举生态立市的旗帜,加快建设“实力大冶、美丽大冶、幸福大冶”,以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为抓手,加强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加大市政基础设施投入,各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了国家园林城市新标准要求。
自2018年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来,我市森林覆盖率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市域森林覆盖率达35.3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17%,道路林木绿化率达91.20%,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5.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86平方米。这些数字的背后,彰显的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
城市创建,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使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过近几年的创建工作,我市颜值更高了,环境更优了,文明风尚更浓了,实现了城市发展与民生“幸福”相辅相成,创建的力量让我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数说变化:
2021年,我市投资2.13亿元,对和平、保康等11个社区44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涉及房屋456栋、住户11914户,小区面积达110.03万平方米。
对大冶大道、新冶大道、金湖大道等56条主次干道破损路段进行修复。打通长安南路和青松东路等“断头路”。下曹大道106国道至高铁南路段建成通车。
开工建设大冶湖泵站更新改造、高桥河流域系统治理、尹家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重点水利工程,共维修小型水利工程32处、管护水利工程550处。
我市森林覆盖率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市域森林覆盖率达35.3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17%,道路林木绿化率达91.20%,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5.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86平方米。
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4.3%;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32.7%。我市获评全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效突出单位。
群众故事:
她是居民口中闲不住的“徐大姐”,今年已经71岁的徐秋莲,是大冶有色铜绿山矿退休干部。本已退休回家颐养天年的她,2018年,与社区退休党员、老干部、老职工等16人响应创建文明城市的号召,组建了“徐大姐文明劝导队”。
徐大姐文明劝导队
无论酷暑还是寒冬,每天早上8点,“徐大姐文明劝导队”队员就在社区活动中心集合了。队伍分成多个小组,身穿红马甲、臂佩红袖章,一手拿钳子,一手提垃圾袋,开始在社区“巡逻”。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看见乱扔垃圾、破坏花草、乱贴乱画、违章停车等不文明行为立刻制止,发现问题及时向上反映,督促整改。遇到提篮挑担的摊贩、占道经营的店主,他们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定要把问题解决到位……本来是志愿活动的“巡逻”,但他们已经把它当成任务和责任,无论刮风下雨从不改变。
徐秋莲的一举一动,不经意间把小区营造成了一个温馨幸福的港湾;她的一言一行,正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他人,让整个城市都踊跃参与到文明创建的大潮中来。
记者手记:
穿越时空隧道,沿着城市创建的印记审视,我们可以发现:从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到2017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再到2020年,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一路走来,我市城市建设迎来了又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精雕细琢一座城,破茧成蝶展新颜。回首来路,我们品尝喜悦,城市创建不仅打造了城市的“筋”与“骨”,更凝聚了城市的“血”与“肉”,培育了城市的“灵”与“魂”。创建工作无止境,永远在路上。站在新的起点,大冶儿女仍将扬鞭奋蹄,埋头苦干,努力争创更大更好的成绩。
责编丨张雅钦 涂 寇(实习)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程 霞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