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用中国
宋代名臣司马光有一句名言:“事无不可对人言!”意思是:“我这个人,所做过的事,没有不能对人说的。”也就是说:他一生的所作所为,都非常的光明正大,什么话都能实话实说,不必隐瞒。这真不是容易做到的吧?当然,现代也有许多人,尤其“政客”,满口的说自己如何的“清白”,如何的诚实不欺。问题是:别人相不相信呢?大多数人给别人的直觉反应就是:“他说的话,真玷污了清白这两个字!”而司马光说的这句话,却是当时天下都没有人怀疑!因为,他真正是个忠直诚信的人。
为什么他能做到呢?他自己说了一段他小时候的故事:小司马光,也和一般的小男孩一样,是个顽皮的孩子。有一天,他在院子里捡到了一个青胡桃。他知道胡桃仁很好吃,但胡桃仁本身凹凹凸凸的,外面的那层皮很不好剥。尤其青胡桃,就更难剥了。他跟他的姐姐费了老大的力气,就是没法把青胡桃皮剥掉。不久,姐姐有事走开了。他独自一个人还在那儿盘弄着胡桃,研究怎么才能把胡桃皮剥掉。一个婢女正巧走过,看他正在跟胡桃皮“奋斗”,笑了起来。提来一壶滚烫的开水,用开水把青胡桃一烫,皮很容易就脱落了。司马光很高兴。姐姐回来时,他就拿着那个已剥去了皮的胡桃“献宝”。姐姐诧异地问:“你把胡桃皮剥掉了!是你自己剥的吗?”司马光想在姐姐面前逞能,毫不犹豫就说:“是呀!是我自己剥的!”但刚说完这话后,就听到背后一个严厉的声音责问:“光儿!小孩怎么可以随口撒谎?”原来,婢女帮他用开水烫胡桃、剥胡桃皮的事,都被他的父亲看见了。听他面不改色的跟姐姐撒谎,立刻出面拆穿了他的谎话,并且严厉地教训了他一顿。“经过家父一番训诲,我知道说谎是最坏的习惯。从那时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说过谎!”当然,为了不说谎,他做任何事也都一定光明磊落,公正无私,从而赢得了百姓们的敬重。
宋仁宗赵祯是个好皇帝,却没有儿子。眼见皇帝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使大臣们都非常担忧。但,建议立储,是相当敏感而忌讳的事。所以急归急,大家都不敢出面奏请皇帝立储。而朝中大臣范镇终于忍不住了,便提出请皇帝立储的建议。司马光因当时不在京师,但听说这事后,立刻上了三封奏书向应。还写信给范镇,说:“这件事应该以死力争!”可是过了好一阵,还是没有下文。直到司马光回去之后,又在面见皇帝力争。皇帝终于受了感动,下了决心,送交中书拟定。司马光还不放心,去见韩琦等重臣,请求声援这件事。这些重臣都知道这件事应该做,但都因为担心皇帝误解,不敢表示意见。见到司马光不但拼着乌纱帽,甚至拼着性命去劝谏皇帝,都为他捏着一把冷汗。
现在皇帝已经同意了,当然立刻表示支持这件事,也惭愧自己不敢像司马光这样拼死力争。司马光说:“其实我也知道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但我更担心,如果皇储不能趁着陛下神志清醒的时候亲自决定,也许有一天,半夜三更的,后宫传出一个名字来,要我们奉立为皇帝。那时,谁知道是不是陛下的心意?又有谁能质问?万一因此动摇国本怎么办?”也由于司马光的坚持,仁宗皇帝立了濮王之子赵曙为太子。在仁宗驾崩之后,赵曙(英宗)顺利传承“接班”。
他鉴于中国的历史太悠久,皇帝每天要处理的事务繁多,没法遍读所有的史书,从其中汲取前朝的教训。就将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加以整理、评论,献给皇帝做参考。这就是历史典籍中非常著名的《资治通鉴》。可是英宗赵曙只当了四年皇帝就死了。之后赵顼(神宗)接位,重用王安石,励行新法。司马光知道新法行不通,一定会危害百姓,尤以“青苗法”,为害最烈。再三力争,预言“青苗法”将使得天下百姓“均贫”,民不聊生。神宗和王安石都不相信。因为不想让他留在京师阻碍新法的推行,就给他个没有实质权力的“虚衔”,派他到西京洛阳去闲住。
他在洛阳的生活,非常简朴。买了一块地,种些花草树木,作为他自己游憩读书的地方,命名为“独乐园”。除了读书,写作,就是跟一些老朋友们游山玩水,吟诗唱和。当时有许多反对新法的名臣,都被遣送到洛阳闲居。在这些忠正贤良之士无形的教化之下,倒使洛阳成了一块净土。当时城中的父母教训子女时,常说:“你要做什么事以前,先想想:这件事你敢不敢让君实相公知道!”“相公”在宋朝本来是对宰相的尊称。“君实”则是司马光的“字”;古人把“名”看得非常尊贵,以“称名”为无礼。所以,除非对自己家里的孩子,一般都不称“名”,而称“字”、“号”为表尊重。朝中当时的宰相是王安石。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却认为只有司马光,才是他们心目中的“真宰相”!在新法的压迫之下,更像大旱望云霓一样,希望朝廷能用司马光为宰相,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新法迫害中拯救出来。
之后司马光的预言不幸言中;新法把天下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神宗驾崩,赵煦(哲宗)接位。因为年纪小,由英宗的皇后,也就是小皇帝的祖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司马光依礼,到京师参加皇帝的丧礼。京师百姓说了这个消息,扶老携幼,沿路迎接。拦着他的马头,哭喊着说:“司马相公!您千万不要再离开京师了!留下来辅佐天子;只有您主政,百姓才有活路!”当苏轼奉命由登州入京时,沿途的百姓也围着他喊:“苏学士!求求您给司马相公带个口信:千万不要离开朝廷,要他好好保重,解救天下苍生!”由此可知司马光多么受天下百姓的期许与爱戴。
而太皇太后高氏,多年冷眼旁观,知道百姓已经受够了新法之害,也知道民间的心声:“君实不出,如天下苍生何?”这句话,是承袭东晋时,天下百姓对谢安期待的心声。也就是说:“司马相公不出山,让天下百姓怎么办?”因此,太皇太后当政之后,立刻拜司马光为相,一一召回当初被王安石新党排挤外放的贤臣,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并下令废除危害百姓的新法。而新党人士却还想挣扎,说:“依礼,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为孝。新法是先皇的主张,新皇帝才登基,怎么能废除新法?”司马光严正地说:“这是王安石、吕惠卿之法,不是大宋的祖宗家法!而且,如今太皇太后听政,是以母改子,不是以子改父!”司马光为了让天下百姓,能早日由新法的梦魇阴影中走出来,事必躬亲的处理政事。本来年高体弱的他,在这样的忧勤国事之下,犹如两头烧的蜡烛,让亲友都很担心。他笑笑说:“我把身体交给医生,把家事交给儿子。只有国事,是我必须亲自处理,全力以赴的!生死有命!老百姓苦了太久,不能等慢慢来!”
终于在太皇太后和司马光的通力合作之下,开创了宋朝“元佑”安和乐利,与民休息的新时代。甚至宋朝的外患辽国和西夏都说:“如今是司马相公当政,宋朝马上会有一番新气象。千万不要随便惹是生非,轻启战端!”而且,每有使节入京,两国的国王都特别交待要向司马光请安,问候“起居安否”,连敌国都对他充满了由衷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