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周万榜 通讯员 张友江)7月11日,烈日当空,暑气袭人,在灵乡镇毛铺山区曹铺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长势良好,十几位村民正在紧张有序地采摘新鲜黄瓜。
谁曾想到,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曹铺村结合实际,解锁新模式,通过开垦荒地发展蔬菜产业,让更多闲田荒地变废为宝,迅速走上了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发展的新路子。
“以前村民‘靠山吃山’,主要以售卖山上林木为主,经济效益偏低。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我村大力发展‘短平快’的蔬菜产业,特别是错峰蔬菜,不仅带动脱贫户致富,而且让老百姓都能增收。”曹铺村党支部书记陈传华介绍道。依托生态环境优势,通过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地理位置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最大限度发挥经济效益,是该村近年来的发展思路。
据了解,曹铺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1年,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栽培、产业化发展的蔬菜产业。目前,通过流转村民土地发展蔬菜种植面积500亩,正在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再扩大面积500亩,形成千亩蔬菜种植规模。
“发展蔬菜产业周期短,见效快,不但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还能带动村民增收。”陈传华介绍,蔬菜基地近200亩黄瓜是今年5月份种的苗,预计产量可达25万公斤,按市场均价2元1公斤可为村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近50万元。基地生产忙季每天安排当地近百名劳动力参加劳动。
由“山民”变“菜农”,感受最深的还是当地村民。
“以前我们依靠售卖山上的竹木挣点钱,不但辛苦,收入还不高。”村民阮仙桃说,她现在在家门口每天至少可以挣到80元劳动报酬。
对于未来的发展,陈传华信心十足:“我们将以蔬菜产业为主,结合毛铺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力争打造一个集采摘体验、农家乐为一体的生态园,把村庄建设成为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设施完善的生产环境“三生”融合的田园综合体。”
责编丨张雅钦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冯一波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