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石程曦)在劲牌公司,有这样一个人,他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穿梭于包装车间生产线一方“小天地”,在各种机械设备间“驰骋”,将一个个“小改革”“小创新”转化为流水线上的生产效益;十二年如一日,他用一把小小维修刀和那一份对工作的热爱与专注,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工匠精神”。他就是劲牌公司包装车间维修班长吴兴松。
研究设计图
专注执着 爱琢磨的“技术通”
“这个地方要进行一个全面满焊,加强强度,不然这块还有些晃动。”眼前这位戴着黑框眼镜、略显腼腆的青年便是吴兴松,记者初次见到他时,他正和同事一起调试改造后的灌装机。
调试设备
谈到日常工作时,他说:“我们主要是对生产线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攻关,随时应对生产线突发的故障,确保生产线设备运行稳定。”
查学习资料
2010年3月,二十出头的吴兴松与劲牌公司结缘。和所有刚来劲牌的“新人”一样,一开始作为学徒的吴兴松对于他所要做的工作几乎是一无所知,甚至有些疑惑。
“刚开始,我其实蛮不能理解老师傅们为什么要我重复这种事儿,我觉得没意义。”吴兴松口中所谓“没意义”的重复,是老师傅们安排的旋盖机拆装润滑。当时的吴兴松被车间里各种机械设备所深深吸引,一心想体验上手维修的快感。而老师傅们的安排显然和他想的“相去甚远”。不过,好在尽管不理解,但骨子里的那股热爱和韧劲还是激励着他一遍又一遍地去完成好拆装工作。
从学徒、技师、到维修班长,十二年来,吴兴松通过勤学苦练,不断实践,向老师傅学、向班长学、向同事们学……只要是能学到设备维修知识的机会,吴兴松就绝不会放过。工作之余,他还特别喜欢阅读书籍,特别是一些电器类书籍,通过学习,他逐步掌握了一名优秀维修工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我们吴班长很爱钻研专业知识,对于一些疑难问题,他会立马上网查找资料,对于我们有帮助的,他会立马和我们分享。”劲牌公司包装二车间钳工卢凡由衷地赞叹道:“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对工作执着、坚定、热情,对技术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对同事倾囊相授、无私帮助的精神。”
小改革促成生产设备持续“上新”
吴兴松所在的包装二车间生产方式是以小批量多品种为主,生产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于是,一些“小改革”“小创新”在吴兴松的维修刀转动下,难题通通都被优化解决。
自动封套机
原来的生产线烘套工序繁琐、效率不高。2021年底的一次外出参观学习,让吴兴松接触了自动烘套技术。回到公司之后,他利用车间闲置资源,自行组装调试,并结合生产实际,进一步优化设备功能,最终开发出自动烘套机。
做实验
“我们增加了一套温度传感器,由温度传感器来控制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再对设备进行保温防护,确保里面温度一致,对输送带速度也进行控制,实现可调速,也适应我们车间所有品种热缩膜产品的生产。”谈到自己的发明时,吴兴松滔滔不绝。
301线灌装机在灌装时,由于流速太快,导致酒水有飞溅的现象,污染设备和瓶口,质量难以把控。吴兴松再次开动脑筋,对灌装机头进行改造,完美解决了这些疑难问题。301线旋盖机增加集中润滑的技术在全厂得到推广。
劲牌公司包装二车间副主任刘涛告诉记者:“吴兴松多年来,为车间的设备做出了较大改善,确保了设备的稳定运行,也提升了产品质量,他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自2018年担任维修班长以来,吴兴松进行的“小改革”“小创新”通过车间流水线的检验,成功转化为了生产效益。目前,吴兴松已完成305线双排灌装机改造、吹瓶口风刀节气改造、瓶身缺标检测装置开发、非透明瓶容量检测装置开发等91项设备改造申请及改造方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创新成绩单。
秉承“匠心” 铸造美好未来
当记者问到:“常年‘泡’在车间,感觉枯燥吗?”“能在车间里创造出满意的作品,是我最大的乐趣。” 吴兴松不假思索地说道。
改进后的自动检重秤
接着,他补充道:“因为喜欢,我才会绞尽脑汁地去琢磨怎么把活干好干精。我一直有个信念,要做就做到最好。”
临近傍晚,一束阳光透过窗户照进车间。柔和的光线里,吴兴松专注地打磨着手里的零件,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庞落下,闪着光亮。
因技术精湛、表现突出,2021年12月,吴兴松荣获黄石市2021年度“东楚工匠”荣誉称号。
但他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挥个人的专长,为车间一线生产做好服务,不断推进生产线节能降耗,在工作岗位发光发热,为公司发展尽自己一份力量。”
“工匠精神”就是把工作做到极致,吴兴松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在时间的淬炼下沉淀。执一事、终一生。他将继续用自己的坚守与积淀、钻研与创新,将人生的长度无限延展出属于他铸造匠心的宽度。
责编丨李 珍 梅雨婷(实习生)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刘凡池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