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谈“第一资源”

©原创   06-17 10:01   大冶市融媒体中心

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

构筑新时代人才聚集高地

市委办机关党委书记、副主任 余显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市委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有关部署,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创新、谋人才就是谋发展”理念,围绕“八个聚焦聚力、八个更大突破”的重大部署,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党办智力支撑。

以“求贤若渴、不拘一格”的决心引才。当今区域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抓住了人才,谁就抓住了机遇、抓住了未来。市委办作为市委中枢机关、全市机关表率,为充分发挥好“智囊团”“参谋部”作用,更要重视人才的招引,要拿出猛虎扑食、虎口夺食的气势和干劲,全方位投身人才争夺战。突出政策、措施、岗位“三统筹”,用好公务员招录、事业编招考、“招硕引博”等措施,重点引进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近年来,围绕“铜都人才”引进计划、省考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公开遴选等方式,市委办先后引进了6名高学历、高层次人才,10名公务员,4名事业编工作人员,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强劲的动力。

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恒心育才。加快构建人才培养格局,统筹抓好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切实提升人才专业素质。开展“党办业务大讲堂”活动,文书、督查、信息、机要保密等股室先后进行业务宣讲,加强业务能力培养,实现党办干部思想过硬、本领过硬。推荐15名年轻干部参与全市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其中5名同志经过笔试、面试从全市300多名年轻干部中脱颖而出,参加全市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加大人才先进典型选树和宣传力度,及时表彰优秀人才,开展“十佳党办干部”评选活动,制作宣传片,在相关平台进行播放,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真心用才。坚持“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的理念,把发现的人才及时大胆地用起来。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以用为本、重在使用。坚持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全面做好人才晋升规划,注重从急难险重任务中提拔重用更多“猛将”“闯将”“干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近年来,推荐多名同志到其他单位或乡镇交流任职,2016年以来引进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已成长为股室负责人或中层干部。充分用好人才最具创造力的黄金期,创新创业人才的活跃期,在人才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的时候让他们在重要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实现最大价值。

做好激活人才“富矿”文章

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伯承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阐明创新、发展、人才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新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创新根本上要靠人才。我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力人才资源,是全球最大的人才“富矿”,如何激活“矿藏”,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对“十四五”时期创新跃上新的更大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以评才为基础,做好“探矿”文章。“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唯学历、唯论文、唯职称等现象在当今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僵化单一的评价机制消解了人才的积极性、抑制了人才的创新性,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一是坚持分类评价。要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综合考量品德、知识、能力、贡献等要素,建立分层次、分行业、分类别的人才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实现行行出状元。二是完善评价周期。遵循不同类型人才成长规律,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相结合,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创新人才等考核评价周期,鼓励支持原始研究和长期攻关。三是拓展评价范围。破除国籍、性别、身份藩篱,吸纳非公经济、社会组织、自由职业等领域人才参与评价,聚天下英雄而用之。

以引才为关键,做好“采矿”文章。“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完善制度供给、搭建科学平台、提供优质服务对吸引人才至关重要,好政策犹如美好蓝图,好平台才能大展拳脚,好服务才无后顾之忧。一是精准制定政策。本着积极、开放、灵活、主动原则,充分考量当地经济体量、产业布局、人才结构、引才数量等要素,精准招缆贤才。二是建好优势平台。依托本地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平台,推进人才交流、培训、流通,打造人才竞相流动高地。三是提供优质服务。把各类人才当作“座上宾”,当好“店小二”,提供“大礼包”,统筹政府、市场、社会力量解决人才落户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消除人才后顾之忧。

以用才为根本,做好“炼矿”文章。“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用才机制是不可取的,要培育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人才泉涌水不会干涸。一要注重培训。通过学科进修、学术研讨交流、项目攻关等形式对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家等各方面人才进行全方位培训,实现各类人才队伍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二要知人善任。要根据人才的专业知识、性格特点,结合岗位要求精准使用人才,力求人岗相适;要充分信任人才,营造宽松的成长发展环境。三要完善制度。要完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动力,允许试错、宽容失败,为人才松绑。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唯有科学评价人才、用心引进人才、着力用好人才,才能不断激活人才“富矿”,让人才活力充分涌流、让创新源泉不断迸发,为我市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集贤聚智不负韶华

谱写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卢晓东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源动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更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重要战略资源。全市各级工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在汇聚人才上做好文章、在培育人才上下足功夫、在用好人才上求得实效。

全视角发力,打造“聚才”洼地。统一思想是汇聚人才的前提。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通过劳模宣讲、职工课堂等方式把党的意志主张、企业发展愿景、劳模先进事迹等深入传达到职工群众当中,让个人梦与企业梦、中国梦高度契合,通过统一思想凝聚有识之士。加强保障是汇聚人才的基础。人才如水,难得而易失。通过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激励、评价和保障机制,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多措并举提高优秀人才社会待遇,高筑保障之墙达到聚水活源的效果。优化服务是汇聚人才的关键。坚持以人为本,凸显人文关怀,及时了解人才生活所需、工作所求,通过“点对点、面对面、一对一”等方式传递党的关怀和工会组织温暖,不断提高人才归属感和幸福感,共画人才发展同心圆。

全要素夯基,厚植“育才”沃土。筑巢引凤更要育凤出巢,一是坚持“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的理念,大力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职工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鼓励技术研发、难题攻关和管理创新,重点培养一批“勇于创新、敢于冒尖”的优秀人才。二是根据行业特色在技术学校或龙头企业打造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技能实训基地,对一些“好苗子”“金种子”开展技能进阶培训,重点培养一批实践能力强、操作水平高的优秀人才。三是推行校企合作,探索工学交替、产学研联合模式,实行导师和技能人才“带徒授艺”式培养,实现资源共享、项目共研、人才共育,重点培养一批急需紧缺、能突破“卡脖子”技术的优秀人才。

全方位搭台,激发“用才”活力。搭建多元化劳动竞赛擂台,坚持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两手抓,做到人才培养和劳动竞赛两手硬,不断丰富竞赛形式,努力发掘出一批能担大任、可堪重任的劳动人才,让他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贡献力量。搭建多维度人才评价机制,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论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通过真抓实干、各类竞赛选树一批劳模工匠、金牌工人等先进典型,突出“关键少数”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搭建多层次人才成长舞台,建立人才交流库,打造创新创业者联盟,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参与企业管理、担当项目负责人,为各类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广阔舞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多管齐下,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各类人才在我市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的伟大实践中迸发活力,书写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汇聚青春力量激发人才新活力

共青团大冶市委书记 柯文斌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青年人才是人才队伍中最积极、最具有活力的重要主力军。贯彻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团市委应奋勇争先、担当有为。要遵循青年人才发展规律,结合青年人才发展特点,积极做到“三个加强”,为我市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贡献青春力量。

加强思想引领,凝聚青年人才向心力。发展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引导青年人才立鸿鹄之志、行大鹏之举。开展“青年大学习”活动,重点宣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青年人才听党话、跟党走,自觉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丰富团内活动,紧紧围绕“喜迎二十大”这一主线,开展“青春心向党·奋斗新时代”主题活动,引导青年人才在实践中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榜样引领示范,开展“两红两优”“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活动,通过典型引导青年人才奋发向上、崇德向善。

加强服务保障,提升青年人才归属感。“想青年人才之所想,急青年人才之所急”。服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重点实施“田园小康”“大学生创业扶持”“青创贷”等项目,开展“湖北省青创园”试点,向创业青年伸出援助之手。搭建良好平台,服务青年人才联谊交友,擦亮“青春有约·团聚大冶”青年人才联谊交友项目品牌,为青年人才搭建展现自我、联系感情的交友平台。服务社会实践,常态化开展“情系大冶·鸿鹄归来”“暑期希望家园”等活动,引导返乡大学生人才热爱大冶、服务大冶、奉献大冶。

加强组织引导,激发青年人才正能量。青年人才只有在生动实践中建功立业才能发挥其自身价值,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积极组织引导青年人才立足岗位,贡献青春力量。助力经济建设,引导各行各业青年人才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一线中发挥能力特长。助力基层治理,组建青年突击队,组织青年人才参与疫情防控、防汛抗旱、关爱帮扶等活动。助力城市创建,“1个总队+60个支队+100个小队”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团团的100次弯腰”“学雷锋义务植树”“文明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责编丨张雅钦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叶   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