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拼抢实”·奋进“五十强”】三华生态园:春耕备耕不负农时

©原创   04-15 09:49   大冶市融媒体中心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陈婷 文 方诗琪 摄)眼下,春耕备耕进入关键时节。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的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农户们正平稳、有序、高效推进春耕生产。

让“粮田”变“良田”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4月12日,在南石村三华生态园内,该园负责人程君华正安排农户选种、育秧、整田,为即将开始的春播做准备。大型旋耕机在稻田里搅动着春泥,不断粉碎田间杂草,以此作为纯天然绿肥,改良土壤。

“今天是翻整稻田的第一天,后续会多加几台机器,抢抓好时节做好播种准备。”程君华介绍,去年该园区已进行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等建设,才有了今天一片片整齐的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属于“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稳定保量的粮田,更加适合大规模、高效率机械化作业。这一点,程君华深有体会,他介绍道,现在大型机械可以直接开进田里,全程实现机械化,最忙的时候,只需雇十几个人就够了。今年他计划继续加强这14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能大幅提高规模化种植效益,亩产提升30%-50%,增加150到250公斤,让我们更有底气,饭碗端得更稳!”程君华说。

“产量提升,成本下降,土地流转率高达85%以上,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壮大村集体经济。”该区·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各村地域实际,已编制完成了26个村的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其中南部南石、北泉、东庄、郭桥及西部大井、燎原(部分)村规划建设高标农田,大力发展粮、油、蔬产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抢“农时”忙“农事”以科技赋能产业延伸

“这菌菇叫赤松茸,长得比我的脸还大,口感好、味道鲜!”在生态园赤松茸种植基地,“乡村网红”戴咏兰对着手机镜头,不断推介赤松茸。林子下,一排排赤松茸从地里钻出来,块头着实不小。

据该园相关负责人汪凯介绍,通过去年与湖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该园建立专家站和实验基地,研发引进技术,在经济林下种植马齿苋、蒲公英、菌菇,在生态林下放养鸡、山羊、兔子等。科技的赋能,不仅延伸了产业链,也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

“今年,林下套种的规模将扩大至300余亩。”程君华信心满满地说,园区已初步建成养殖区、果苗花卉培育区、花卉观赏区、彩叶观赏区和水果采摘区等功能区。同时,生态园依托现有资源,积极在“玫瑰花茶、莲荷茶、白酒手工作坊”上进行科技创新,力争打造第三产业新的亮点。

不负春光抢农时,田间地头农事忙。生态园内,除了各种生态苗木,还有“丑八怪”“冰糖橙”“东方红蜜桔”等优良果树,四五十名铺膜农户正在地里忙碌着。

“铺膜能起到防虫防草的作用,还能保持土壤的湿度,提高作物产量。”汪凯说,截至目前,已完成800亩的铺膜工作,预计月底能完成1700亩的果树铺膜。据介绍,三华生态园的建设,带动了周边2个村11个湾的农户增收致富。

生态园承载着南石村的希望和未来。下一步,该园将抢抓有利时机,进一步做好果园的除草和施肥、土壤改良,以及做好水稻播种前的耕地、沟渠整治等工作,确保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记者手记:

春意最浓在田间。穿梭在生态园,大型旋耕机“突突突”地运作,各类苗木茁壮生长,大片紫藤花迎风盛放,春天的繁荣气息扑面而来。采访中,还有一些细节让记者印象深刻。

程君华原属我市商业局下属五金公司员工,2014年回到南石村,创立三华生态园,开启了种植花卉苗木、带领村民致富的新征程,也将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打造成如今的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干农业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一开始并没太多经验,但是一路走来多亏大家的帮扶,生态园发展得越来越好。”程君华由衷地感谢,却丝毫不提作物培育、产品销路等遇到的难处。

从赤松茸的试种到采摘,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从“小打小闹”到规模化生产,程君华不断摸索着市场新模式,这也让记者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既需要程君华这样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人,更需要擅于解决疑难问题、指导乡村发展的服务型专家。只有在这样的“双向动力”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才能更好地落地生根。

责编丨罗仲楷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叶    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