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熊业欣 通讯员 张雪云)普罗格智芯将调度、控制、通信、物联等核心技术与物流装备进行深度融合,让软硬件无缝链接,全面实现了生产物流、仓储物流场景一站式智能化服务;迪峰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换热器产品已远销美、德、意、日、韩等国家;登峰公司生产的高强拉紧螺杆,已经占领国内水风电领域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标准件细分领域“一枝独秀”;金诺矿山设备深掘国际市场“富矿”,产品远销印尼、刚果等亚非国家;融通高科以更高压实、更高比容量、更小产品性能波动等新产品奋力冲刺国内市场顶峰,全力打造中国最大锂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在大冶湖高新区,企业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功夫不负有心人,创新之花结硕果。近日,记者从全省创新型县(市)建设推进会上获悉,大冶、宜都、仙桃3个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任务全面完成,建设质量明显提升,成为全省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
我市是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国家首批创新型示范县市。近年来,我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后出台《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冶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实施“十大创新平台”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了科技创新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有效构筑了良好的创新生态。2021年,大冶市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突破1亿元。
据市科技局局长吴文胜介绍,我市持续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全力推进“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有力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三年来,共完成新冶特钢、华鑫实业、东贝铸造等企业技改项目267个。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围绕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纺织服装等10条产业链精准招商,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已经形成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同时,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发展。
我市坚持以高新区、临空经济区为主战场,主动对接武汉光谷科创大走廊创新资源,初步建立了“研发在武汉、生产在大冶”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了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机制,先后与华科、华农等10余所高校建立长期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依托大学科技园、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等平台,深入推进了“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创新飞地生态圈”,进一步畅通创新链。
我市十分重视创新主体的培育工作,建立完善了“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健康成长。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97家,净增48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65.52%,其中迪峰换热器、融通高科等6家企业入选“瞪羚”企业库,实现“新物种”企业零的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41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排名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60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持续深化“一企一校一平台”和“一产一院”的建设模式,大力实施“十大创新平台”计划和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扫零行动,成功打造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产业孵化链,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湖北贝壳瑞晟生态创新孵化器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市现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家,省级57家,市级89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228家、实现了全覆盖。
目前,通过实施“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和“东楚英才计划”,全市人才总量达7.2万余人,其中,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级以上职称、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人才7000余人;有100余家企业与国内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解决技术难题127项,引进新技术新成果98项,联合研发重点科技项目62项,鼓励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余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27亿元。
责编丨金子茵
编审丨周春明
监审丨冯一波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