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熊业欣)3月4日,2022年全国两会拉开帷幕。来自我市的全国人大代表、保安镇农科村党总支书记王能干继续聚焦“三农”,把基层对于乡村文化振兴方面的新期盼带到两会现场,发出“大冶声音”,重点建议传承保护优秀农耕文化。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了世界。”王能干认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对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王能干认为,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农科村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让家家户户种植的香莲成为景点,发展乡村旅游,将农田打造成了“荷田公园”,农舍变成了旅游客栈,农产品直销成了商品,当地农民也成为了农耕文化的传承人。王能干说,村民要提升素质,不仅要会种田,还要了解农耕文化,成为“打着赤脚的导游”。
“新时代文明创建,要注重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王能干建议,相关科研院所设立农耕文化研究机构,收集、发掘、研究、传播农耕文化;在学生课本里,多一些农耕文化知识介绍;各级文化场馆设立农耕文化专区;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成传承弘扬农耕文化的重要阵地。
“在此,我要特别建议家庭重视农耕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到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感知中国农耕文化的魅力。”王能干说。
责编丨金子茵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刘凡池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