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冯鑫 通讯员 金丹 文/摄)“重量35公斤,石贤亮第一次试举,刘羽准备。”“好,保持住,成功。”12月7日,在铜绿山矿学校举重训练室内,一周一次的举重训练测验正在进行,教练胡应明一边记录成绩一边对队员进行指导。训练室内,杠铃落地的声音显得格外响亮,对于不熟悉这项运动的人来说,稍不注意就会被吓一激灵。但是对于胡应明来说,听到这个声音,他才会觉得更加安心。
训练室
在“双减”政策下,我市各校各类课外活动层出不穷,可成立举重队的学校独此一家。这一切还要从上世纪说起。
重振举重运动辉煌
铜绿山因矿而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矿山工人;学校也因矿而建,在校学生最多时高达1400余人,多为矿工子弟。
在这个背景下,该校第一支举重队于1997年6月应运而生。当年,曾在这里度过校园时光的胡应明刚从黄石体育运动学校毕业,身为举重运动员的他,选择回校任教。在教练员的专业指导、运动员的刻苦训练之下,该校举重队成绩出众。“当时黄石体校举重队的学生有80%都是从我们学校选拔出来的。”忆起往昔,胡应明历历在目。到1999年4月,学校正式被黄石市体育局授予“黄石市举重传统学校”称号。
训练现场
可好景不长,由于该校地理位置和城区接壤,住房商品化之后,许多矿山职工陆续在城区购买住房,子女也转入城区就读,导致该校生源逐年减少。目前,该校仅有学生230余名。
受到冲击的不仅仅是生源,2009年,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该校举重队解散。
直至2018年,省运会在黄石举行,“当时举重比赛在大冶举行,可是我们本土籍的举重运动员一个都没有。”说起这件事,胡应明仍心有不甘。作为裁判的他,在比赛场上,却看不到自己人的身影。
不愿看到举重项目就这样没落的胡应明,决心要重振学校举重运动的辉煌。
2020年,黄石市、大冶市体育局先后来该校调研,决定将该校列为“举重训练基地”,着重培养举重项目后备人才,承接2022年湖北省运动会的比赛任务。同样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校长汪少青的一句话更是让胡应明吃了定心丸:“举重队不光要成立,还要练出水平,成为特色。”
今年3月,收拾好训练室,准备好体育用品和设备器材,该校正式开始重新组建举重队,胡应明更是满心欢喜地投入到前期训练组建工作中。
正当一切准备就绪,胡应明却被泼了一盆冷水。由于家长对举重项目不甚了解,同时担心训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导致招生工作困难重重。为此,学校领导和教练员主动上门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并耐心细致地讲解训练的目的和意义,家长们才慢慢理解并认可,招生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目前,该校注册运动员14名,在训人员16名,年龄层次为12-15岁。为保证运动员的正常训练,该校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解决训练装备、饮水等问题,保证运动员“零费用”全身心投入训练。“举重队能再次组建起来,我比谁都开心,身为举重人,我一定会让这支举重队在赛场上绽放光彩。”胡应明兴奋地说。
向着更高目标努力
又是一年丰收季,硕果累累胜往昔。11月21日,该校举重队代表黄石市参加“湖北省‘万达杯’青少年举重锦标赛”荣获19个奖项,载誉而归,至此该校举重队成立仅仅7个月。
队员成绩记录
“把肩收紧,保持平衡。”“举之前要把杠铃靠拢。”傍晚时分,室外气温骤降,举重训练室内却热火朝天。不大的训练室内,设备一应俱全。墙上挂着护腕、助握带,需要用时都可自取;讲台上放着专业用鞋,旁边柜子里的杯子上都细心贴上了学生的名字;前面黑板被学生的名字、年龄、体重、抓举、挺举记录填满,后面黑板上赫然写着“发扬奥运精神,勇攀世界高峰”几个大字。而略显破旧被并排放在一起的举重台已被砸出了痕迹。胡应明说:“这群孩子肯吃苦、能吃苦,这是他们最宝贵的天赋。”
在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早已对举重要领烂熟于心。前几个月,他们通过举木棍练习动作,到后面举光杠,一遍又一遍重复着屈腿、预蹲等动作,重复而枯燥,却也在一步步朝着举起杠铃的目标前进。
如今,队员们已经能完成一套完整的举重动作。只见他们深吸一口气,紧闭嘴唇,两眼圆瞪,杠铃举过头顶时,稚嫩的小脸憋得通红,他们再将两腿收回,平行保持静止,随后再将杠铃放下,坚持到最后,这才完成了一套举重动作。
该校举重队不仅在第二课堂时间训练,周末、节假日照常训练,在专业化训练的同时,讲求常态化。为了不辜负家长及学校的期待,胡应明利用休息时间不断学习各项比赛规则及执裁规则,提升自身的指导水平。选拔队员的时候,区别于传统选人标准。“12岁之前练体能,12岁之后练重量”是他遵循不变的原则,确保举重训练更加专业化。
同时,队员们的文化课也不容忽视,胡应明联合各运动员的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在保证训练的同时,抓紧他们的文化课学习,得到了家长的们一致认可。
在刚刚结束的湖北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中,该校运动员在赛场上展露英姿,还得到了专业裁判和其他运动代表队的一致认可。其中,黄优优和柯金荣有潜力,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可他俩一开始并不是奔着这个而来的。“之前都不了解举重,报举重队是想锻炼身体。”黄优优告诉记者,现在他不仅喜欢上了举重,还有了更高的目标,那就是进省队,一旁的柯金荣更是不甘示弱地说:“进国家队。”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胡应明对举重运动的热爱溢于言表。他说,“举重事业让我的人生实现了更大的价值。今后,我会更加科学、严格、合理化训练队员,向上输送更多的优秀运动员,为我省举重运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汪少青表示,学校将逐步改善举重队的训练环境,计划打通两间教室,搭建四个标准的举重台,尽全力为学生训练提供良好的条件。
责编丨金子茵
编审丨范先浩
总编丨叶 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