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冯鑫 郑甜甜)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五年来,我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摆在首位,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领域,大力解决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翻开五年来大冶的“民生账单”,一条条政策,承载着沉甸甸的民生情怀;一项项举措,传递着炽热的民生温度;一个个数据,衡量着百姓的幸福指数。发生在身边的一个个变化,市民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切实感受到了我市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进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多、幸福感越来越强、安全感越来越足。
脱贫攻坚显成效乡村旧貌换新颜
数年奋战、不懈努力,我市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走进我市乡村,一座座新居亮丽多彩、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产业兴、村民富、村庄美的乡村新画卷正铺展开来。至此,全市55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8438户1771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重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田间地头,一张张笑脸洋溢着丰收喜悦,在秋日里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金牛镇晏公村猕猴桃基地的猕猴桃成熟了,一个个果型饱满、大小匀称的猕猴桃压弯了枝头;茗山慧芳家庭农场主要从事有机大棚瓜果蔬菜和各种杂果种植,每天凌晨6点不到,十几名工人就开始忙着采收蔬菜瓜果;在辉明黄金湖生态大闸蟹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一叶扁舟轻泛河面,蟹农撑着长篙,捕捞螃蟹……
近年来,我市推广“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贫困户入社、土地入股等形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先后培育了一批栀子黄、黄桃、白茶等产业扶贫基地,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涌现出了一批以沼山村、黄湾村、北山村等为代表的“网红村”。带动贫困户3028户就业创业,特色产业带动率达93.14%。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想彻底脱贫,就得从“扶志、扶智”上下功夫,文化扶贫才能滋养一方水土人文基因,代代受惠,避免贫困的代际传递。
四年前,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驻朱铺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严强华来到朱铺村,用“修旧如旧”的方式,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村读”,采用文化扶贫方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一年一度的晒书节已成为殷祖镇朱铺村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2019年,我市启动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对传统书屋进行数字化智慧升级,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数字化阅读全覆盖,传播新思想、新理念,将阅读服务嵌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助力乡村振兴。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一场脱贫攻坚战,让乡村焕发了生机。如今,我市正努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一笔一画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筑牢医疗保障网人民健康有“医靠”
“每次来到老门诊大楼,排队时间比较长,就医不方便,设施老化。听说新门诊大楼马上建成了,希望能快点投入使用。”市民柯豪说。
近日,记者走进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项目看到,明亮崭新的门诊大厅、干净整洁的楼道、宽敞舒适的候诊区、配备齐全的病房,这与一旁陈旧的老门诊大楼产生鲜明的对比。
据了解,市人民医院老门诊大楼建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时间推移,当初的配套设施已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为进一步完善医院医疗基础设施,2019年1月,该院正式开始建设门诊综合大楼项目,目前该项目室内外装修工程已全部完成。建成后将用于门急诊救治、医技检验、腔镜中心、体检中心、住院病房等,与现有门诊医技大楼互相连通、综合利用,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就医环境。
市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项目只是我市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个缩影。为增进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市抢抓中央支持湖北发展重大政策机遇,总投资6.5亿元,积极推进市中医医院中医传染病综合大楼、医技康复楼,重大疾病救治基地(大冶市人民医院救治中心)等多项新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促进我市医疗设施提档升级,进一步补齐我市公共卫生体系短板,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市卫健局规划信息与财务股负责人黄路路说,届时我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能力也将得到全面提升,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救治服务。
不仅仅是医疗设施为群众带来便利,逐步完善的医保政策也让群众尽享改革红利。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实施城乡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强化医药服务价格管理,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有效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同时,推动医保服务“便民化”,简化异地就医备案手续、报销流程,设置综合咨询服务电话,为市民提供“一个电话、一个窗口、一站式服务”,切实让老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现在医保报销流程简单,速度快,改变了以前来回多跑冤枉路的现象。”市民万大补说。
据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4.5万人,职工医保参保8.8万人,常住人口参保率达99%,做到应保尽保和基本实现全覆盖。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112万人(次)报销医疗费用57025万元;职工医保为16.11万人(次)报销医疗费用16953万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乡居民医疗负担,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幸福指数
“大家不用激动,先看看有没有自己心仪的岗位,可以联系企业投递简历哟。”“我是应届毕业生,感觉这个岗位很适合我,我要赶紧线上投递简历。”日前,我市举行“金秋送岗”线上+线下招聘会,熙熙攘攘的招聘会现场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咨询。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源;社会保障是安国之策、和谐之基。近年来,我市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优先”工作主线,充分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就业创业活力,全面落实积极就业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就业创业的门路越来越宽敞。
“现在国家的政策越来越惠民,不仅为我们提供学习技能的机会,还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心仪的工作。”市民张远生说。
为了进一步落实好就业创业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我市多部门联动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努力帮助务工人员实现再就业。今年以来,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创新招聘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招聘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大冶就业”微信公众号、大冶公共招聘平台举办线上招聘会9场,在城区和全市各乡镇举办线下招聘会13场;共组织816家用人单位进场,提供岗位5.4万余个,吸引3万多名市民前来参加招聘会。发放政策宣传资料4.2万多份,开展各种咨询活动22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截至今年10月份,全市新增就业9456人,实现再就业2117人。
就业招聘只是我市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持续推进全市稳就业工作的一个缩影。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近年来,我市全面筑牢社会保障底线,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结合“思想破冰、引领发展”主题活动,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将原来按业务分设的6个窗口,优化整合为3个综合就业服务窗口,实现每个窗口、每位工作人员对各项公共就业服务事项通收通办,彻底打通了业务衔接壁垒,让就业服务提质增效跑出惠民“加速度”。
发展离不开人,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而就业是人才“落地生根、才尽其用”的平台。紧抓“保就业、稳就业”民生根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创新招聘形式,一周一开市,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并大力开展校企对接,鼓励社会力量和第三方机构参与,大力支持自主创业,努力搭建就业平台,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完善基础设施凸显城市魅力
伴着寒露后的暖阳,走进城区公园,林木葱郁、亭台掩映,只见市民惬意地散步、下棋、唱歌,三五成群的孩子嬉戏玩耍,阵阵欢笑声萦绕耳畔。
“我们虽然都上了年纪,但是通过每天打打太极,照样可以展示老年人的青春活力。”“公园环境好了,老年人玩得高兴,唱得开心。”在青龙山公园一隅,退休后的李艳是这里的“常客”,谈起现在的生活,她脸上洋溢着幸福。
祥和安逸的生活,源自我市良好的城市建设。
近年来,我市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10分钟公共活动圈”,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体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从单纯的城市绿地公园,到休闲健身主题公园,我市城市公园的建设更加多元化,城市魅力不断凸显。
城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尹家湖幼儿园、第四实验学校等一批新学校的拔地而起,到“双减”等相关政策的落实落地,我市始终坚持“教育是最大民生”的理念,不断创新办学模式,优化办学机制,坚持硬件高标准,全面提升办学品质,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年来,我市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校22所,新增有效学位3.9万个,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目前大部分设施已投入使用,教育承载能力全面提升。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以体育人,强身铸魂。
傍晚的劲牌体育公园总是格外热闹,广场上聚集着散步休闲的市民。与馆外不同,馆内的气氛十分激烈,羽毛球场上,市民正有力地挥拍、奋力地跳跃、拼力地扣杀,他们在这里尽情地挥洒汗水。“我每天都准时来这里打羽毛球。市里对全民健身非常重视,运动健身场所修得非常好。”市民张青说。
近年来,我市以方便群众开展体育健身运动为目标,按照“统筹协调、以人为本、改革创新、重在建设”的原则,积极推进社会化全民健身体系建设。一批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成投用,一系列文化体育惠民政策应时而生,一个个群众文体品牌活动精彩纷呈,让百姓享受到了高质量的公共文体服务。
目前,我市体育基础设施和公共健身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共配套体育健身设施3620件(套),自然湾(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93%,建有15个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项目,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中来,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
回望来时路,不忘初心;翘首新征程,启航奋进。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随着一条条政策落地落实、一项项举措接连推进,在增进民生福祉的道路上,我市稳步前行,只为人民群众生活更殷实、更安康。
责编丨金子茵
主编丨范先浩
总编丨程 霞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