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但超 文/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每个人对曾经定居、生活过的地方都有一份深藏于心的眷恋。9月26日,300多名知青相约回到曾经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第二故乡”大泉沟,找寻记忆,感受变化。
大泉沟位于陈贵镇南山北麓,这里茶树繁茂、林木成荫,山恋叠翠、风光旖旎。当日一大早,南山村委会门前广场车水马龙,一个个精神矍铄的老人聚在一起,相互倾诉着内心的情感。
老知青冯跃华两眼深情地望着如今这块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告诉记者,1974年,他们还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放弃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从黄石城区来到这里,用双手植树造林,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奋斗书写无悔的青春芳华。当年,他们平均年龄才17岁,如今47年过去,他们已是年过六旬、两鬓斑白的老人了。
在村干部的引导下,老知青们来到知青展览馆,一件件曾经使用过的劳作工具、一张张有故事的老照片,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忆起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看这个,我们当年穿过的草鞋,还有那个簸箕,也是一模一样的。”67岁的章细花看到一比一还原的知青下乡时用过的复制品,心里感慨万分。她告诉记者,当时在建山上茶场的时候,他们穿着草鞋,挑着砖头、水泥、煤炭,一步一步爬上海拔600多米的山上。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大家没人抱怨,一咬牙、一跺脚,什么难受、痛苦都过去了。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正是这段弥足珍贵的岁月,让我们今后的人生旅途无惧任何风险和挑战。”章细花笑着说,那三年的回忆是买不到的宝贵财富,她现在也时常给自己的孩子讲起知青生活,希望孩子能把那段知青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在重温感情、笑泪不断的回乡重聚氛围中,老知青们又道出了这次返乡忆情的另一个目的,重回第二故乡,虽是旧址,却尽是新颜,他们想亲眼看看曾经家乡的新面貌,了解这里的发展情况。
按照大家的要求,南山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吴明华在前面引路介绍,知青们在村里边走边看,气派的小别墅,宽敞的大道,还有远远望去的大泉沟那负有盛名的美丽风光,碧水蓝天交相呼应,湖光山色映入眼帘,知青们所有的疲劳荡然无存,“故乡”的勃勃生机和发展变化让他们激动不已。
“这些变化,离不开你们当年奋斗的成果。”吴明华深情地对老知青们说,那段艰苦的岁月里,知青们用热血和汗水开荒拓土,南山村的每一块土地上,都留下了他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和汗水。这些年,南山村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目标,依托优美的自然资源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经济实力持续增强,村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大泉沟风景区更是获评国家4A级景区,被游客称为“大冶的九寨沟”。这些变化离不开知青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他们的担当精神,为村民树立了榜样。下一步,村里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修缮知青故居,打造知青文化,为南山村实现乡村振兴增添知青元素。
天色渐晚,尽管有再多不舍也到了该离开的时候,知青们纷纷表示,返乡不是终点,一定会常回家看看,为家乡的发展再次架起老知青和南山村交流的桥梁。
责编丨罗仲楷
主编丨范先浩
总编丨程 霞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