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见习记者 石程曦)他们没有什么海誓山盟,更多的是相同的奋斗目标和追求。“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是他们永恒不变的誓言。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党成立100周年,我这个老党员能赶上党的百年华诞实属万幸……”程功坊是一名党龄69年的老党员,今年已经92岁的他依然精神矍铄。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他收到了沉甸甸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而他的老伴万玉珍现年86岁,党龄65年,也同样收到了纪念章。
“69年相濡以沫” 书写伉俪情深
1952年,22岁的程功坊三喜临门:一喜是在工作中荣立三等功;二喜是在当年“七一”光荣加入共产党;三喜则是年底与万玉珍喜结良缘。妻子比他小6岁,婚后两人在工作上你追我赶,各自取得了不小的成绩,1956年,万玉珍也光荣入党。
1960年,程功坊从大冶调至黄石市农业局工作,与妻子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国家精简机构,安排部分人员充实农业建设工作,她带着母亲和孩子,祖孙5人一起回到农村。那些年,生产队土地少,人口多,口粮低。她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晚睡早起,但仍然难以吃饱饭。下乡10年,她既要照顾老人、孩子,又要劳动,还要做大队的妇女工作,家里家外一肩挑,却从未叫苦叫累,反而总是支持、鼓励我把自己的工作搞好。”程功坊老人话语中对妻子充满感激之情。
1968年,在妻子32岁生日时,他写了一首打油诗:“勤勤恳恳为人民,助人为乐你当先。孩子多来家务重,只见你笑从未愁。”寥寥数语,朴实而又热烈。
直至1971年,他们才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一家团圆。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两人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退休后,他们同进同出,早晨一起出门晨练,中午一起做饭、整理家务,互相关怀、相依相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平时,我和老伴去公园散散步,聊聊新闻里的国家大事,邻里间的生活小事,日子平凡而幸福。”程功坊老人感慨道。
当芳华逝去,留下满头白发,谈起入党时的初心,他们依然坚定如初,时光仿佛不曾让他们失掉那份“年少青葱”,岁月让他们在党旗下的微笑更加灿烂。
坚定不移跟党走 红色基因代代传
“组织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参加工作几十年间,程功坊一直没有忘记初心使命,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被分配到哪里工作,他都毫无怨言、兢兢业业。在工作中,他始终坚定一条信念:“党让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不但干,还要认真地干,无怨无悔地干。”
记者在程老先生的家中,看到了夫妻两人获得的厚厚一沓奖状,一张张一本本都记载着他们曾经的荣耀,他们在工作期间,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参加各项生产活动,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
爱党,就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清清白白、干干净净,是程功坊坚守了一辈子的红线,也表达着他对党的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始终关注孩子们的教育,将这份爱化作言传身教,把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作为人生礼物送给子孙们,从子女到孙辈,他都要求子孙们“少年入队、青年入团、成年入党”,树立“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的人生目标,激励子孙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一路向前。“党给了我一切,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更没有我幸福的晚年生活。”程功坊常常对儿孙说,“受恩于党,就要回报党,就要把党交给我们的工作干好。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始终做一个高尚、纯粹的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
良好的家风、严格的家教,程功坊用言传身教,帮子孙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更在润物无声中,为他们树立起人生目标,使其终身受益。
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这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里,共有18名共产党员。
责编丨方诗琪
主编丨范先浩
总编丨姚文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