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冯素华 通讯员 祝强)实干成就梦想,奋斗赢得未来。“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科学谋划大冶未来发展定位,发出了加快建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市、打造黄石市域一体化发展主引擎的动员令。”24日,市委副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潘小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高新区将主动担当,奋发作为,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市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布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为动力,围绕四个“突出”,打造四个“升级版”,力争在“十四五”末奋力挺进全国高新区百强。
从1994年到2021年,从3.29平方公里到124.73平方公里,从一片杂草丛生的低丘滩涂到“一区三园”的国家级高新区,27年风雨历程,高新区在困难和机遇中一路铿锵前行。
力争“全省县域经济总量第三、黄石增速第一”,大冶吹响了全新的发展号角。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顶梁柱,高新区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奋力开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突出建群强链,打造现代产业升级版。
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价值链中高端,实现优势主导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推进。积极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大健康产业带,做大以“劲牌系”、楚天香妆、博维日化等企业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加快推进东贝精密制造、普罗格智芯科技等项目,做活装备制造产业;擦亮“中国建筑铝型材示范基地”招牌,全面推进铝材转型升级;加快引进腾晖光伏等细分领域企业,做优以融通高科、祥邦科技等企业为龙头的“光伏+储能”产业;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打造全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引进头部车企,盘活汉龙优质资源,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突出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研究产业转移趋势和龙头企业布点需求,积极融入光谷,深度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商会招商、基金招商、驻点招商,力争引进一批龙头骨干和“专精特新”企业,确保全年新签约项目40个。
突出创新驱动,打造科技创新升级版。
主动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创新轴,加强与武汉离岸科创中心、知名高校院所对接,推进大学科技园提质升级,构建“技术研发在高校、产业落地在园区”的协同发展模式。推动瑞晟芳香专业孵化器、铜都汇众创空间向国家级平台迈进。组建换热装备产业研究院,引入“光伏+储能”龙头企业建立产业研究院,推动铝型材、芳香产业研究院做大做强。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确保今年新增20家以上,累计超过120家。加强科技型小微企业入库指导,力争今年获批认定80家;实现规上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
突出破冰转型,打造深化改革升级版。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构建更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高新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聚焦主责主业,逐步明确高新区、部门及街道分工,在确保工作有序推进的基础上重构优化,提升质效,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事务管理“分工不分家”。持续推进高新投公司市场化转型,落实薪酬制度改革,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提高融资能力。进一步完善招商体制改革,配齐配强高素质招商队伍,修订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提升区域竞争力。
突出保障要素,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加快西北片区建设,年前完成自主创新示范区3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为电子信息等项目提供“拎包入住”的优质环境。加快盘活博天环保等9家企业低效用地和闲置厂房,基本清退纺织业,为高质量发展腾退空间,力争全年盘活1000亩用地。壮大高新投公司资产规模,多渠道开展投融资活动,确保今年底资产达到240亿元、融资到位40亿元,支持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深化与省高投等专业机构的合作,通过产业基金引导大项目、龙头项目落户高新区。持续完善项目攻坚和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工作机制,实行“一项目一专员”,当好金牌“店小二”,精准精细服务签约到投产全过程,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为经济发展“抢时间”,确保全年新开工项目25个,新投产项目21个。
责编丨张雅钦
编审丨范先浩
总编丨姚文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