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我市将牢牢抓住“产、城、人”三要素,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为目标,统筹推进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力争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基本形成“一心三带四区”的城乡发展格局。
依托产业布局,促进城镇空间结构优化
10月19日,浙江大学黄石技术转移中心挂牌暨黄石大冶湖高新区与在黄高校协同创新签约仪式,在劲牌公司学术报告厅举行。该中心成立后,将成为我市打造的又一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平台,标志着我市产学研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将对我市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近年来,我市以“一心”即大冶市中心城区为圆点,坚持“完善老城区,优化新城区,南抑北拓,显山露水”的空间拓展思路,加快与黄石的对接,将城西北建成聚集产业发展的工业新区。从而形成辐射全域的城市发展极,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城乡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以“大殷刘城镇带”、“还保金城镇带”、“陈灵金城镇带”“三带”的格局也在逐步拉开,通过“三带”将全市重点乡镇(场)及沿线旅游景点、工业园串联起来,形成东南部以发展生态旅游、林特产品、古建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群组;对接西部武汉光谷和东部的黄石环大冶湖新区,建成武鄂黄黄都市连绵带的重要环节;依托315省道和规划咸黄高速公路连接线构建中部城镇发展带。
最后,以大冶湖中心城区为主建成城市化重点发展区;以金山店镇、陈贵镇、灵乡镇、金牛镇和茗山乡全域以及还地桥镇和保安镇的大部分区域为主的城乡协调发展区,建成规模化农业及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城乡统筹示范区和重要的农村人口承接转移地区;以保安湖全域、东风农场全域以及保安镇北部和还地桥镇南部的部分乡村区域为主的保安湖生态保育区,打造以旅游业为主体的“汉—冶—黄”经济廊道重要支点;以殷祖镇和刘仁八镇两镇全域为主的山林生态保育区,构成市域重要的生态屏障。
“一心三带四区”的城乡空间发展格局正在慢慢形成,中心城区功能完善、特色乡镇全面发展、美丽乡村品质升级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也正逐步得到完善。
建立产、城、人协调的新型城镇体系
说起现如今的灵乡镇,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是重冶的盘活和蒸蒸日上的不锈钢产业。“十三五”期间,该镇将按照“1+2+4”产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强链、延链、补链定向招商,积极承接西塞山等外地大型铸造、模具企业入园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化特钢模具和铸造精加工产业。同时,积极引进不锈钢制品上游大型冷轧板项目和下游医疗器械等高端项目,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打造特色不锈钢产业品牌。
新型城镇体系的构建,必须培育发展特色乡镇。按一镇一特色原则,我市将全力推进陈贵镇、灵乡镇、还地桥镇、保安镇和金牛镇建设实力雄厚、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而金山店、茗山、殷祖、刘仁八、大箕铺和东风农场等城镇,则需立足自身特点,放大产业优势,实现产业支撑、人口聚集,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11月21日,“楚天香谷”芳香文化博览园的开园正是茗山乡从自身优势出发,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又一具体实践。2014年9月26日,首届乡村园林博览会在茗山乡盛大开幕,仅首日便迎来了73000余人次。园博会的火爆开幕,不仅为游客们送上了一场花的盛宴,也为周边村民们带来了致富的良机。园区经济的升温,让当地村民赚了个盆满钵满,有效推动了茗山乡城镇化建设。
同时,完善城区城市功能。加快以东岳街办、金湖街办和罗桥街办为主体的主城区景观和设施建设,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完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商贸流通和支农服务等功能,吸引农民向城市迁移,有效推动农民就地城镇化。
而对于各乡镇的各个行政村,则实施富民强村工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并对乡村环境加以整治,保护“山、水、田、林”生态资源的同时发展一批集观光旅游、休闲体验、养生保健、体育娱乐、山水度假等为一体的历史文化特色村、民俗风情特色村、自然风光特色村、产业发展特色村和城郊休闲特色村,全面提升乡村内在品质,向多样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带动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聚集。(今日大冶记者 周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