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为党庆华诞·七个一百 ” 系列作品(三)

©原创   07-02 16:19   大冶市融媒体中心

“我要为党庆华诞·七个一百”系列作品(三)

自4月12日启动“我要为党庆华诞·七个一百”系列作品征集活动以来,全市党员干部、市民群众、青少年学生积极创作,踊跃投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收到了大量作品,“大冶发布”“云上大冶”“冶邑之火”等平台持续择优展播。

本期推出作品:诗朗诵《唱响这支歌》、散文《从未被忘记,一直被温暖》

【一段视频】

诗朗诵《唱响这支歌》

投稿单位:市教育局

【一篇美文】

从未被忘记,一直被温暖

——一位特教老师的感怀

如果有人问我,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我想说,是党的光辉给予特殊教育的温暖。

我从事特殊教育二十二年。

二十二年,特殊教育沧桑巨变。

党的春风一次次拂来,丰盈了特殊教育,温暖了残障儿童。

学生——“我想再上一次学”

近些年,我喜欢用镜头记录新校园里学生的幸福生活:教室里的读书角、精致的黑板报、鲜花锦簇的花坛、丰富有趣的烹饪课、孩子们穿着新校服的喜悦、喝着免费营养奶的满足……偶尔也会挑几张图发个朋友圈,配几句话,感恩生活的美好。

“陈老师,我好想再来母校上一次学。”

“陈老师,好羡慕学弟学妹们啊!”

“陈老师,烹饪课很有意思,好想你也能教我们做各种美食啊!”

……

他们是学校的第一届毕业生,也是我教的第一届学生。他们已经毕业十五年了,言语中满是对学弟学妹们的羡慕,对母校日趋向好的自豪,不免也勾起他们的心酸过往。他们上学时学校条件很差,没有像样的教室、宿舍、食堂,只有两栋破败的旧楼房;没有像样的操场,只有一小块长满杂草、污水横流的泥土地;没有专业的音体美老师,所有课程都是非专业老师兼任;没有专业功能室,仅有一间摆了几台电脑的小黑屋……我和这些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相识、成长的。

二十四年前,大冶特校因普九需要而创办。成立之初,校名为黄石市聋哑学校大冶分校,很快改名为大冶市聋哑学校,几年后更名为大冶市特殊教育学校。回顾大冶特校二十四年的发展,由最初只有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发展到今天,形成了集聋教与培智为一体的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化特校,不能不说是党的光辉照耀的结果。

特教学校有了,残障孩子们有了上学的机会,学费可免,但生活费需家庭承担。我记得,那时的生活费是每月百十来块钱,虽然也只是个意思,不够的部分领导老师们四处筹措。尽管这样,孩子的生活费仍然是每个学生家庭的重担,因为大多数残障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辛酸的背景和贫困的家庭。那时没有精准扶贫,没有最低活保障,没有免费的一日三餐,更没有免费的牛奶和新校服。有些家庭拿不出生活费,有担当的父母会背点自产的米和油来学校,以维持孩子的学业,而有些家长索性就让孩子辍学,因为他们觉得让家里正常的孩子上学才是要事。那时全国的特殊教育刚刚起步,所有特教人都是在黑暗中摸爬滚打,用执着的信念坚守着。

因特校起步晚,当时很多残障孩子都超了入学年龄。小文是一个听障孩子,聪明好学,大冶特校创办之年,他八岁,兴高采烈入了学。两年后奈何不了家庭的贫困与父亲的贪赌,最后连车费都拿不出而不得不辍学。好在后来在老师们的多次上门劝学及帮助下重返校园,最终考上了特殊教育知名大学,现在的小文是广州一家企业的员工,工作能力与正常人无异。

像小文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时特殊教育不受重视,很多残障孩子的求学梦都在边缘挣扎。现如今,“零拒绝”“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党的好政策让残障孩子的受教育权利有了保障,全免费入学、享受生活低保、贫困生补贴等等,一项项惠民政策让孩子们得到更加贴心的呵护。今天的美好相对于二十年前的学生而言,是梦一般的美好。

党——让教育的阳光照向残障孩子

随着国家的发展强大,社会文明在特教教育这方净土突显。残疾孩子家庭需要在哪里,党的温暖阳光就普照到哪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曾几何时,教育的阳光还很难惠及每个残疾儿童少年。然而,截至2020年,盲、聋、培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到95%以上,全国特教学校达2244所、在校生达88.08万人,专任教师1792.18万人,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从2012年的平均2000元左右提高至6000元……

2007年,教育部与发展改革委联合颁布了《“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这一重要文件的颁布实施,像春风一般,吹醒了中西部各县市的特教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或改扩建,或重建,一所所标准化校舍应势而生,一间间特殊教育功能室能应运而建。在这大好时机下,大冶市委市政府斥资2000万,大冶特校选址新建,2015年5月标准化的新校区投入使用,运动康复室、感觉统合室、多感觉律动训练室、艺美美术室、心理治疗室、阅读室等一应俱全,“折翼天使”正在得到更多更贴心的呵护。

2014年《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出台,2016年《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特教新课标的颁布,2017年《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出台, 2019年人教版新教材的发行实施,每一个消息都足以让人振奋,都足以让特教人感恩,它们给特殊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残障孩子有了奔跑的力量。

从十七大报告的“关心特殊教育”,到十八大的“支持特殊教育”,再到十九大的“办好特殊教育”,党和国家从没忘记特殊孩子们,没有忘记特教领域。而十九大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更是为特殊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特殊教育面临很多变革,内在价值导向从道德救助向人文关怀转变,教育运行机制从隔离学校向社会合作转变,专业技术的核心特征从养护照顾向专业支持转变,我们特教人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特教人——新时代下的初心与使命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我们特教人该如何保持初心完成使命?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十八大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冶特校先后多次引进了音、体、美专业教师,充实了特殊教育、康复等专业人才,学校的师资力量逐步壮大。

爱让生命充满希望,这不是一句鸡汤,是被党的温暖和教育的滋润后的感悟,是大冶特校全体教职员工孜孜以求的服务理念。 “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大冶市红旗党支部”每一份殊荣都见证着我们大冶特教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历程。

特殊教育需要无私奉献,需要更多的宽容心,更大的耐心,使一个个残障儿童“站”起来。让残障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长大做个对社会有用之才,是我们的初心;让残障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自食其力,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是我们的使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善待生命,发展生命,全方位提升残障孩子的生命质量——实施康复教育,开拓医教结合之路,使他们的缺陷得到矫正与补偿;重视文化教育,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格素养,为他们全面适应社会奠定知识基础;推进职业教育,让他们掌握更多职业技能,最大限度提升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实施新课标,加强教科研力度,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努力构筑残障儿童美好的明天。

保持信仰,痴心不改!当前,义务阶段特殊教育正向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两头延伸,医教结合或教康结合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特殊教育现代化正提上日程……即便在师道尊严不保、成就感不足、获得感有限的今天,我们特教人依然会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投稿作者:陈琼开(大冶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大冶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面向全市开展“我要为党庆华诞·七个一百”(百名党员忆党史、百人同心绣党旗、百名童声诵党恩、百年印记展风华、百幅丹青绘山河、百篇诗文表初心、百歌齐放歌盛世)系列作品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中,快来表达你的爱,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吧。

期待大家踊跃投稿哦~

责编丨罗仲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