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王悠)4月2日,我市召开2020年度冶商大会,近400名冶商汇聚一堂,共叙乡情,共话友谊,共谋发展。
回首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冶商们在抗击疫情、复工复产、抗洪救灾、脱贫攻坚、慈善公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新时代冶商的力量与担当,为大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心抗疫勇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伊始,我市确诊病例数字不断上升,关键时刻,冶商站了出来,他们快速响应号召,迅速行动起来,勇担社会责任,合力抗击疫情。
2020年1月25日,劲牌有限公司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赠5000万元爱心款的同时,无偿捐赠价值5000万元的新冠肺炎预防中药配方颗粒给全省各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医疗救治机构;大冶楚商联合会会长、兴冶矿业董事长冯声波第一时间捐赠150万元,并号召冶商们踊跃捐款;大冶楚商联合会顾问、上海汇泽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项泽寻找各种渠道采购价值170万元的医疗物资捐赠给家乡;湖北瑞晟生物有限公司负责人石秋珍主动提供酒店、学校宿舍作为隔离点;大冶鑫泰钢构和大冶装饰建材商会组织工人日夜奋战,全力建设武汉火神山医院……
这一次次善举,凝聚着冶商的温暖与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外冶商为抗疫捐款达2亿元,彰显了冶商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
回乡创业促发展
疫情给大冶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疫后重振刻不容缓。
艰难时刻,冶商主动作为、自力更生,千方百计抓好企业复工复产,为我市经济加速复苏作出了大贡献。同时,各异地商会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协助组织举办各类招商推介会和座谈会。并充分发挥窗口作用,利用微信等线上平台推送大冶招商政策,积极宣传家乡,大力推介家乡的人文环境、投资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回冶参观考察投资,利用商会的人脉资源和理事会示范作用,多措并举推进冶商回归。
目前,我市冶商引进或协助引进项目17个,其中有上海大冶商会的POE胶膜项目、毛铺南山项目、建材项目、爱回收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重庆大冶商会金山岭钙业有限公司环保升级改造项目,武汉大冶商会引进春晖园研发基地项目,福建大冶商会的玻璃钢顶管、玻璃纤维增强砂管道项目,广东省大冶商会引进深圳市盛祥光电有限公司、深圳市佳伟电子有限公司、云晖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浙江大冶商会引进中国古建之乡红木小镇项目。各大项目纷纷落户大冶,形成政府推动、商会联动、企业主动的良好局面,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奉献社会显真情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为了让每一名学子都能圆读书梦,大冶市楚商联合会设立了冶商扶贫助学基金,用于资助学前教育建档立卡和低保户家庭幼儿以及高中应届毕业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高校录取的建档立卡和低保户学生。
据统计,自冶商扶贫助学基金设立以来,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360人次,金额433.535万元。2020年“6·1”儿童节期间,冶商们为实验高中、实验中学、机关幼儿园、华中学校等多家学校捐赠价值近4万元防疫物资,助力我市抗疫复课。并积极响应黄石市2020年“两帮两助”工作,对99名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帮扶。其中,广东、浙江、江苏、安徽等商会回乡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助学圆梦”等活动。
近年来,冶商们积极担当、主动作为,无论是在抗疫战场还是防汛抗旱一线,或是家乡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捐资捐物,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冶商代表发言
优化商会平台释放冶商活力
广东省湖北大冶商会会长、广东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加胜
人间四月,姹紫嫣红,欣逢盛会,正当其时。在去年广东大冶商会的年会上,市委书记王刚语重心长又热情洋溢的讲话给广东冶商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尤其是对大冶高质量发展的“四创”布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冶九年九进位,这个成绩是了不得的,我们这些在外打拼的游子,被大冶速度震撼了,也被市委、市政府邀请冶商有空常回家走走的真情打动了。所以,今年的冶商大会广东冶商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家都争先恐后想回家感受大冶的变化。
这次回来一看,大冶的变化真的很大,变美了,变靓了,更具有一座现代文明城市的气质了。作为家乡人,我们为大冶的变化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感谢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为大冶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作为在外的企业家,我们更要在这种精神动力的感召下,扎扎实实把自己的企业做好,把商会的事业办好,把冶商回归工程维护好,为大冶的高质量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对商会、对企业都是很关键的一年,我们的中心任务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年初提出的“五大升级、四个目标”,稳步、有序推动商会向2.0时代转型升级。主要工作重心:一是做好数据库的整理、更新和完善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二是大力做好“走、访、研、学、联”,有效打通商会的内、外循环;三是进一步扩大商会规模和影响力,促进商会更快更好发展;四是做到融情、融商、融智于一体,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升商会服务性能,提高会员获得感;五是充分运用商会平台,联通对接粤、冶两地政府部门,发挥“服务企业、服务会员、服务政府”的作用,宣传大冶、助力大冶引进更多的企业回归创业,更多的产业链企业来大冶投资发展;六是密切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加强帮扶培训,学习互助,帮助会员企业提升战略能力、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
把握时代机遇助力家乡发展
上海大冶商会会长、上海昌智盛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祥来
我们湖北是经济大省、交通中枢,是多个国家战略的重要交汇地和重要承载地。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地区崛起、国家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等一系列国家级重大战略的实施,为家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座各位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杰出楚商代表。有幸参与此次楚商大会并代表上海大冶商会发言,我深感荣幸与自豪。
2020年,疫情肆虐、经济下行。勇敢的家乡人民将伟大的抗疫精神转化成了疫后重振的坚强力量,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让家乡焕发勃勃生机。各地楚商心系家乡,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战疫故事。我为身为湖北人而感到骄傲,为身为冶商而感到自豪。
从内心讲,我一直想回来支持家乡建设。去年下半年,正式将想法付诸了行动。我对家乡发展非常有信心,现在正是投资家乡的最好时候。经过近半年的准备,我公司十条光伏胶膜生产线即将于本月在大冶的过渡厂房中投产。总投资8亿元、首期年产值30亿元的项目即将于2季度动工兴建。回乡投资既有反哺家乡的情感,也有抢抓机遇的期待。希望通过我们的优势产品和技术,并联合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打造更大的集群优势。
近段时间多次回到家乡,深刻感受到了大冶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气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家乡的营商环境正在成为疫后重振的金字招牌。这个时候布局中部地区,中长期看一定能抢占经济内循环的制高点。
多年来,广大楚商秉承爱国敬业、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楚商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希望大家继续坚定信心、立志创新,努力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驱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打造竞争新优势,抢占行业制高点。
今天的湖北,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具,发展呈现新态势,回归家乡,投资湖北恰逢其时。所以,我也号召大冶在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们,如果条件许可,可快速决策,大胆行动,既支持了家乡的经济建设,也顺应了中央的战略布局,这是多赢的选择!
在大冶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大冶市楚商联合会的指导帮助下,我们上海大冶商会成立四年多来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开辟商会发展新道路,逐步搭建起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会员之间的互相服务、互相提升和互相促进。我们紧紧围绕“以商会友,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办会宗旨,不断完善各项机制,提升服务水平,传播冶商文化,带资金、带项目回家乡,积极发挥商会招商引资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家乡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
游子离开故乡,是梦想的邀请,而今回到家乡,是乡情的牵绊。乡音乡情,是最大的牵绊,也是最大的动力。新的一年,上海大冶商会将继续努力,以团结、务实、奉献的精神开展商会工作,谱写商会新篇章,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作为一名冶商代表,我也将努力做强自己的事业,为家乡增光添彩!
冶商心声
“每次回来参加冶商大会,看到大冶市委、市政府这么重视冶商,不免倍感压力。压力也是动力,能促使我们在外打拼的人更有冲劲,壮大自身企业,把好的发展项目带回大冶。如今,商会从成立之初的40家企业发展到140余家企业,目前办公地点正在搬迁,通过营造更好的环境吸纳更多更好的企业会员。尽管现在年纪大了,但我仍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商会的建设作贡献,助推家乡发展。”
——北京大冶商会方周栋
“这已经是我第五年参加冶商大会了,不管有多忙,我每年都会回大冶,每次回来内心都很激动。通过冶商大会,能促进冶商们的沟通了解,带动在外冶商回家乡做实事。目前商会为家乡引进了2个项目,并多次回冶调研。此外长沙市大冶商会还荣获‘长沙市四好商会’的荣誉称号,这既是对商会工作的肯定,更是商会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动力,我也会继续努力发展商会,凝聚更多冶商力量。”
——长沙大冶商会郑立军
“每次回来参加冶商大会,每次都发现大冶的新变化,特别是大冶市委、市政府搭建冶商平台,加强了在外冶商企业和家乡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近年来,一些企业纷纷落户大冶,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指导下,产业势头足、潜力大,为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企业能回乡发展,大冶也会越来越美好。”
——浙江大冶商会尹国安
责编丨罗仲楷
主编丨范先浩
总编丨柯梦然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