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王悠)日前,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最佳志愿服务村(社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者”评选活动。经过全面评定、严格审核、社会公示,共评选出16个“最佳志愿服务村(社区)”、16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60名“最美志愿者”。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对荣获“四个最美(佳)”组织及个人代表进行风采展示,希望全市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全社会志愿服务水平,推动我市志愿者服务事业持续发展。
最佳志愿服务村(社区)
高新区朝阳社区:
架起彩虹桥温暖你我他
一直以来,朝阳社区坚持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每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逐步形成了社区与居民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有效促进了社区创文、创卫、党建等各类工作的开展。
该社区为了满足群众的各类生活需求,组织辖区党员、商户、业主等志愿者开展“我来当家”全民自治志愿服务,营造“全民志愿者”的浓厚志愿服务氛围,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想、所盼。
2019年8月,为巩固社区志愿服务成果,提高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服务能力,该社区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协调辖区部门、单位、企业等资源,重新组建社区“彩虹”志愿服务总队,下设红色“党员先锋”、橙色“筑梦园丁”、黄色“汪星人”、绿色“俏夕阳”、粉色“巾帼”、蓝色“公安”、白色“医疗”、紫色“邻里守望”八支志愿分队,打造“1+8”社区志愿服务管理模式。
为满足“上班族”参加志愿服务的需求,让更多青年群体加入志愿服务大军,该社区推行“红色周六”全民志愿服务项目,在满足志愿服务需求的同时,激发了群众的志愿热情,实现小区自治常态化管理。
同时,社区首创性推出了“时间银行”积分兑换制度、“每月一星”评比制度及“爱心积分商店”平台,通过“激励+考核”方式,强化志愿者及队伍的管理。截至目前,“彩虹”志愿服务总队共评选出“奉献之星”5名、“凝聚之星”6名、“责任之星”团队4个、“团结之星”团队4个。
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高新区志愿者联盟:推动志愿服务向高质量发展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高新区志愿者联盟是高新区范围内所有志愿服务队及志愿服务支持者组成的群众性组织,现有8支区直属志愿队和10支村(社区)志愿队。通过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发动、管理各类志愿服务团队,进一步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纵深发展。
该联盟结合志愿队实际情况,科学制定运行管理制度、志愿者管理制度及志愿队指导员选派制度,基本实现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为提高志愿服务质量,该联盟建立了志愿者培训机制,以学习贯彻《湖北省志愿服务条例》为主要内容,以志愿服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志愿服务形式为重点,每月定期组织志愿者联盟骨干成员以及志愿队指导员进行学习培训,通过培训,逐步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整体水平。同时还建立了考评机制、激励机制、活动机制等,基本形成了“服务队+服务基地+服务品牌”的志愿服务模式,为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截至目前,该联盟已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综合性活动200余次,让志愿服务深入人心,真正做到了服务一方、宣传一方、带动一方。
大爱教育志愿服务队:拉近心距离放飞新希望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不容小视。2020年疫情期间,市教育局依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成立大爱教育志愿服务队,从最开始的14人扩充到322人,下设心理咨询志愿服务组、家庭教育志愿服务组、亲子关系咨询志愿服务组、网课咨询志愿服务组、“三无”家庭学生志愿服务组,为疫情期间广大中小学生和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咨询、亲子关系咨询、网课咨询、心理健康24小时热线,以暖心行动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点赞。
为了让防疫一线医护人员能够安心救治患者,大爱教育志愿服务队为86名医护人员家庭提供心理援助和物资援助。与此同时,通过热线电话心理援助学生家庭324人次;通过网络公众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1581人次;通过制作和传播励志、感恩、防疫、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微视频,让全市10万学生和家庭受益。
疫情防控解封后,针对亲子关系问题,大爱教育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亲子关系危机干预团体辅导,同时安排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防范学生网络成瘾、厌学等。
在此基础上,大爱教育志愿服务队还特别制作励志心理视频《面对这一切,你并不孤单》,成为我市初三、高三年级师生的必看教材,并进行相应的考前辅导,让学生们学会战胜恐惧,摆脱考前焦虑情绪,以自信的心态面对考试。
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陈贵镇“建材银行”:便民惠民美化乡村
将现金存入银行,获取利息,大家并不陌生。然而,把多余的石料、沙子、砖块等建筑余料集中存放在村里一块闲置空地上,由志愿者负责将村民所存建筑余料进行登记造册,发放给村民一本特殊的“存折”,村民凭“存折”可随时领取所存之物,这便是“建材银行”。
“建材银行”起源于2019年8月,是陈贵镇首创的志愿服务项目。为解决村民建房时建材乱堆乱放、影响村容村貌的不良现象,陈贵镇首先在堰畈桥村等3个村试点“建材银行”项目,各村成立“建材银行志愿小分队”,志愿者每天轮流巡查,督促农户将建筑余料集中收集、存放,杜绝农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
“建材银行”将建筑余料集中存放,不仅规范了长期以来村庄建筑余料乱堆乱放行为,而且减轻了农村保洁员清扫工作量,实实在在美化了村庄环境,村庄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同时,“建材银行”鼓励村民之间各取所需,双方可现金交易,也可以物易物、无偿赠送,只要协商一致就行。
如今,堰畈桥村“建材银行”账本上已有20多笔成交记录,有45户村民将建筑余料集中存放。每家“建材银行”配备一名“行长”、一名管理员,并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建筑余料出库、入库都必须登记造册,还要定期巡查、盘点,承诺丢失必赔。
水南湾村传统文化保护志愿服务队:让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水南湾村传统文化保护志愿服务项目成立于2016年,该村各界青年在村委会和古民居文化发展理事会的号召下成立了水南湾传统文化保护(留住乡愁)志愿服务队。
水南湾古民居文化保护项目主要以保护水南湾古民居为中心,发展水南湾古民居为重点,组织水南湾村广大志愿者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树立志愿者服务理念,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接待游客、义务讲解宣传推广古民居历史文化、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古民居卫生打扫、水南湾传统美食节、春联进万家、春节联欢晚会、非遗技艺表演、文化体育、疫情防控、“七彩小屋”助学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
截至2020年12月,共开展活动2000余次。该项目的建立,不仅让该村青年增强了服务家乡的意识,也为水南湾古民居保护和传统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2020年9月,该项目参加湖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荣获银奖。
最美志愿者——
刘先奇:投身志愿服务甘当“共治共享”引路人
刘先奇作为东岳路街道保康社区政和小区(原政府家属区)党支部书记和业主委员会主任,主动作为,带领群众实现小区“共治共享”,让老小区换新颜,多次被评为“市模范小区”,他本人也连续3年获评市优秀共建委主任。
创建文明城市伊始,刘先奇就自觉投身政府家属区志愿服务活动,从小区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难事做起。他深知,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他起草巜致小区居民的一封信》,发动居民由“要我创建”向“我要创建”转变,通过各方努力,打造了一个宜居、幸福的居住环境。他利用自身优势,坚持数年如一日,义务为700多名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30余名青少年戒掉网瘾,重返校园。
刘先奇不仅是抗疫一线的指挥员和战斗员,还是抗疫的文艺轻骑兵。他创作的歌词《严冬过后是春光》已谱曲传唱,被市融媒体中心制成MTV在大冶发布推出,并被学习强国平台选用,在感动中国抗疫歌词网络比赛中荣获金奖。
刘宗保:无私奉献为群众不畏艰险显担当
刘宗保是港湖村一名普通村民,也是港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在得知大冶市爱心车队招募的通知后,第一时间主动申请加入大冶市爱心车队,为广大市民提供义务服务。除了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外,他每天都会将车里车外进行多次消毒,帮助老幼病残解决出行难题,是群众身边的“守护神”。
2020年疫情期间,刘宗保主动请缨前往山东装运爱心企业捐赠的5吨84浓缩消毒液,经过15个小时的风雨兼程,刘宗保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他丝毫不觉得累,“能为我们湖北、大冶抗疫出一份力,我感到特别自豪。”
石定清:退伍不褪色传播光和热
已经70岁的石定清是向阳社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他热衷于公益事业,尽心尽力参与志愿服务。在防疫期间,他不仅积极捐款,还投身疫情阻击战,争当疫情防控的示范者、宣传者、参与者,每天守在小区门口为进出的居民测量体温,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无偿服务。
在此之前,石定清全程参与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他不怕辛苦、不计报酬,协助有关部门和社区,清理房前屋后楼梯间的杂物,在小区义务巡逻,发现问题20余起,并积极向物业和社区反映,为“美丽大冶”做力所能及的事,用行动擦亮军人底色,成为社区的最美志愿者。
责编丨罗仲楷
主编丨范先浩
总编丨姚文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